杂语

作品数:137被引量:26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颜敏曹顺庆苏延寿郝然郝瑞松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契诃夫与鲁迅小说中的看客杂语现象探析--以《变色龙》和《孔乙己》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2期102-104,共3页朱媛媛 周玉梅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22年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第二外语”(202208);2022年度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项目“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听说生态课堂构建--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项目编号:Y202209);2022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多维度构建-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2B-23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契诃夫和鲁迅两位文学巨匠的作品中都出现了大量的“看客”形象。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和鲁迅的《孔乙己》,这两部经典作品中都有不容忽视的“看客”形象,映射出当时社会之病,揭露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性的扭曲。本文...
关键词:《变色龙》 《孔乙己》 群体形象 看客杂语 
“向生活学习”:沙汀“三记”中的杂语性与自然性问题
《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78-86,共9页孙慈姗 
沙汀创作于1941-1946年间的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聚焦于战时四川乡镇空间的社会样貌与生活历史,在观照对象与写作手法的不断调试中呈现出“生活”的多种面向,与作家1944年写作的短文《向生活学习》互为参照,可以勾勒...
关键词:沙汀 “三记” 杂语叙事 自然 向生活学习 
汪曾祺短篇小说《八千岁》中的狂欢色彩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23-127,143,共6页邹梦琦 
汪曾祺的创作极富民间意识,风格谐趣幽默,广泛地包容了民间生活的生动趣味。以短篇小说《八千岁》为例,小说展现了一个风云变化的时代中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在形式、语言、思想内容等方面,体现出了带有平等性、包容性、颠覆性、开放性...
关键词:狂欢 汪曾祺 民间性 杂语 
论徐小斌小说中的杂语化叙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李燕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编年史(1907—1949)”(20BZW14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气象书写’及其生态关怀研究”(KYTZ2022118)。
当代作家徐小斌的小说《羽蛇》《敦煌遗梦》《天鹅》《双鱼星座》等,凭借纷繁的杂语、复杂的关系、深刻的隐喻,诠释着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诸多联系。杂语化的叙事不仅为徐小斌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处莽莽苍苍的话语之林,更为其小说中繁多...
关键词:徐小斌 小说 叙事话语 话语权力 杂语 
论网络文学语言的现状与发展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68-74,共7页郝然 
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科研项目: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汉语网络词语研究,项目编号:WLWX-2019012。
与互联网移动科技共生的网络文学语言,已呈现出一种纷繁多姿、杂语共生的现状、引发了学界对其现状及发展走向的关注与探讨。对此,本文认为:应在遵循网络文学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沿着民族共同语和互联网移动科技的发展演变大趋势...
关键词:网络文学语言 杂语共生 形成原因 调适 
基于杂语的教育叙事案例及其启示:以巴赫金的杂语理论为中心被引量:1
《教育发展研究》2022年第18期21-26,共6页段俊吉 
巴赫金的杂语理论融合了事件、对话和互文等叙事元素,对传统的独白性叙事模式提出了挑战和改造。它不仅体现了一种文学叙事的“狂欢思维”,而且以杂语为中心对叙事方式进行了革新。当杂语进入教育叙事的理论语境,不仅表明教育的声音具...
关键词:巴赫金 杂语 教育叙事 
逆写与对话——《我的安东尼娅》的边疆叙事与美国化运动被引量:1
《外国文学》2022年第3期39-47,共9页杨林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N2115001)。
在《我的安东尼娅》中,薇拉·凯瑟逆写美国化运动倡导的同化逻辑,为不同族裔的外来移民代言,弥补了其在美国文化中失语的边缘化状态。在凯瑟的笔下,移民文化并不是美国文化的“他者”,而是具有主体性的存在。小说中不同故事穿插交叠,形...
关键词:《我的安东尼娅》 美国化运动 边疆叙事 杂语 承认 
声音传统与新的时间诗学 ——论《繁花》的"讲"与"不响"
《延河》2022年第4期173-180,共8页贾想 
主题的对话性与风格上的荒凉美学,是《繁花》这部长篇小说最重要的特征.对话性的文学表达古已有之,但直到巴赫金的时代才进入到小说的诗学概念当中.他认为诗歌是独白的世界,而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应该是杂语世界.既然是杂语,就需要有两种...
关键词:对话性 文学表达 杂语 巴赫金 《繁花》 时间诗学 荒凉 诗学概念 
读图知史——1930年代上海画报小说史料的发掘与文学史价值
《华中学术》2022年第1期113-123,共11页温江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图像文献整理与研究”【16ZDA188】;2021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30年代上海画报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21WX21D)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文学史上“边缘期刊”的现代画报,事实上蕴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学史料,有待发掘、整理与研究。《良友》《时代》《中华》《妇人画报》都是著名的海派画报,所刊登的“摄影小说”“都会小说”“底层小说”“掌篇小说”等,其文本的芜杂性...
关键词:1930年代 上海画报 文学史料 “边缘期刊” 杂语共生 
众声喧哗:台湾当代“杂语化”散文新论
《海峡人文学刊》2021年第3期57-66,157,共11页林美貌 
"杂语化"散文和抒情美文表征着台湾现代散文两种不同的叙事姿态。具有参与介入性、社会对话性和声音多样性的"杂语化"散文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散文的重要传统。政治的介入、作家的逃避和典律的形构,造成了20世纪50至70年代台湾"杂语化"散...
关键词:台湾当代散文 “杂语化” 新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