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怨

作品数:24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冯小禄涂敏华王铎肖德昶葛成飞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温州大学邵阳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教育》《东南传播》《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阅读与鉴赏(中旬)》更多>>
相关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盛唐离别诗风格浅析
《江西教育》2024年第10期61-61,共1页珺池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诗大多抒发的是离愁别绪,凄怨、哀凉、酸楚是这类诗的主基调。但盛唐时期的离别诗却别有一番风韵。笔者就盛唐时期的部分离别诗进行解读,探一探它们的意趣,说一说它们的特征。一、洒脱自然,显豪迈之气盛唐时期...
关键词:盛唐时期 离别诗 盛唐诗人 宫体诗 离愁别绪 伤离别 凄凄惨惨 凄怨 
鸳鸯冢
《文学教育》2022年第2期191-192,共2页金步遥 
今夜的江风好像格外寒冷,乌黑一片的群山融化在夜里,都如深不见底的泥潭一般.虞姬孤身一人走在营中,此刻军里粮草殆尽,残存的八千子弟都被围困垓下,恨只恨那暴虐秦王将生灵涂炭,惹来这无休无止之纷争.凄怨的楚歌在黑夜中连绵起伏,好像...
关键词:深不见底 虞姬 楚歌 连绵起伏 凄怨 楚霸王 
论《才调集》凄怨怅惘的爱情世界——以《杂诗》《杂词》为例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33-38,共6页牛志强 
《才调集》由五代后蜀文人韦毂编选而成,收入[唐]无名氏《杂诗十首》《杂词十三首》,其"韵高而桂魄争光,辞丽而春色斗美"的诗学思想贯穿全书,并引起了学界的研究热情。而"杂诗""杂词"作为小传统文学的存在,大多流于文献的考证,其包孕的...
关键词:《才调集》 杂诗 杂词 韵高 辞丽 主题 
试论古代文学中的凄怨美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5年第11期83-84,共2页王亚慧 
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华夏民族,有着多不胜数的文学作品,美学形态也多种多样,而"凄怨美"则尤其引人注目。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都是源于这种凄怨美,因此,若要全面研究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及其理论体系,就必...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 美学形态 理论体系 古代文人 织妇叹 儒释道 人生短暂 诗歌意境 情感共鸣 自我克制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凄怨美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7期128-128,共1页肖可 
中国古代文学多不胜数,流传甚广的作品具有着丰富的美学形态,"凄怨"在这其中便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散文小说,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着凄怨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凄怨 美学 
钟嵘《诗品》秦嘉、嘉妻徐淑条疏证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年第9期68-70,73,共4页韩中华 
秦嘉、徐淑夫妻感情深挚却生离死别,其五言诗寓情于事,表现出凄怆悲怨的风格特征。通过对《诗品》的分析,可以探究出锺嵘所说两汉间五言诗人为数不多的原因。徐淑《答秦嘉诗》在风格文致上略低于班婕妤《怨歌行》。
关键词:秦嘉 徐淑 五言诗 凄怨 
论后主词凄怨真纯的词体特征被引量:1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23-25,共3页孙艳红 王铎 
吉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3148)
后主词不仅有对花间词体传统的继承,更有对词体的创造。后主能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揭示社会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提升了词品,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本文从后主词的词体特征入手,以后主前后期词为分界点,探讨了后主词凄怨真...
关键词:后主词 凄怨真纯 女性化 词体特征 
凄怨、幽迷的“沈下贤体”——沈亚之梦作品论略被引量:1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05-107,共3页葛成飞 
择取沈亚之创作中有关写梦的传奇作品进行探析,即在整理分析唐代梦小说整体创作情况的背景参照下,对沈亚之的梦作品进行梳理,探讨"沈下贤体"即其梦作品的特点与风格。
关键词:沈亚之 沈下贤体  风格 
略论黄仲则《竹眠词》的美学风格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曾贤兆 
教育部西部项目(11XJA751006);河西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qn201028)
黄仲则一生困顿,英才早逝,他的《竹眠词》创作成就虽不及诗歌,但依然具有绮丽缠绵、气象阔大、蕴藉深沉、流畅自然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黄仲则 风格 绮丽 凄怨 流畅 
浅论易安愁情词的美学意蕴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190-192,共3页王雪萍 赵敏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GH-09239]
李清照词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其愁情词始终以女性视角表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即闺中少妇之幽怨美、颠沛流离之哀怨美、殷殷思乡之凄怨美。
关键词:愁情词 幽怨美 哀怨美 凄怨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