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

作品数:1479被引量:853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蒋静吕晨曦杨帆朱春美何伟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学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存款时被抢夺 依何法承担责任
《法学杂志》2002年第5期79-79,共1页蒋安 
关键词:客户 柜台 存款 顾客 营业员 银行 人民币 抢夺 法院判决 正当 
抢夺行为能否成立想象竞合犯
《法学杂志》1994年第4期21-21,共1页刘佳雁 
抢夺行为能否成立想象竞合犯刘佳雁抢夺罪是一种易发生的侵犯财产的犯罪,刑法理论认为,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在客观上具体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突然掠取,使被害人不及抗拒就失...
关键词:抢夺行为 抢夺罪 想象竞合犯 被害人 非法占有 行为人 致人重伤 抢劫罪 犯罪构成要件 他人财物 
赵某的行为是抢夺还是抢劫?
《法学杂志》1990年第4期48-48,共1页
编辑同志: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案子:被告人赵某于今年3月1日到某个体商店购买“铃木K-90型”摩托车(价值7500元)。双方商定价格后,赵某提出“试车”,店主派本店宋某跟车监督。赵其驾车至僻静处,乘宋不备,猛然掉头、加速,将宋从车后座上甩...
关键词:抢劫罪 被告人 摩托车 被害人 行为人 身体健康 后座 加速 实施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他们的行为构成何罪?
《法学杂志》1987年第4期35-35,共1页黄力群 仲斌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晚八时许,被告人杨××与金×事先预谋,由杨自称有巨额外汇兑换券欲卖,将一新疆来京人员骗至北京市×区一居民楼下,金暗中尾随。当事主将人民币二千九百元交给杨时,金即大喊一声:“干什么呢!”并详装盘查,事主被...
关键词:被害人 外汇兑换券 行为 抢劫罪 构成 抢夺罪 其他方法 被告人 人民法院 诈骗罪 
起诉书未认定的事实不应判决
《法学杂志》1986年第4期23-24,共2页安建国 
人民法院在进行刑事判决时,有时出现对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未认定的事实作出有罪判决的情况。例如,某人民检察院起诉认定被告人连续盗窃五次,但人民法院判决时,却认定被告人盗窃七次。再如,某人民检察院起诉认定被告人犯抢夺罪,但人民法院...
关键词:被告人 人民检察院 起诉书 人民法院 认定 犯罪事实 刑诉法 有罪判决 抢夺罪 强奸罪 
鲍清诚应定抢劫、间接故意杀人罪
《法学杂志》1982年第3期53-54,共2页王子荣 
读了丁荣同志《是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罪,还是抢劫罪》的文章(以下简称丁文)后,感到此案情况比较复杂,有讨论的必要,现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关键词:故意杀人罪 抢劫罪 手榴弹 抢劫枪支 被告 枪支弹药 行为 弹药库 间接 抢夺罪 
是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罪,还是抢劫罪?
《法学杂志》1981年第6期59-60,51,共3页丁荣 
1980年1月底,某林场武装部组织民兵进行手榴弹实弹训练。由于制度混乱管理不严,被告人鲍清诚(男,23岁,某林场工人,)乘机私藏起手榴弹四枚。在此期间,被告因为失恋,加之又被罚扣误工工资、停学开汽车等缘故,遂产生了泄愤报复的意念。3月1...
关键词:枪支弹药 手榴弹 抢劫罪 被告人 武装部 盗窃 民兵 故意杀人罪 办公室 数罪并罚 
肖国宣案定抢夺较妥
《法学杂志》1981年第5期52-53,共2页曹柯 
我认为,被告肖国宣的犯罪行为,以抢夺定罪较妥。第一,抢夺罪与盗窃罪的犯罪行为在客观上的特征是不相同的。前者以“公然夺取”为手段,后者则以“秘密窃取”为手段。被告肖国宣的犯罪行为,非但是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而且是在扭打...
关键词:犯罪行为 发展与变化 抢夺罪 盗窃罪 秘密窃取 逻辑规律 内在因素 当事人 被告 发觉 
肖国宣应定抢劫罪被引量:1
《法学杂志》1981年第5期53-,23,共2页左连壁 李健夫 
我们认为,对肖国宣既不能定抢夺罪,也不应定盗窃罪,而应以抢劫论罪。按照犯罪构成理论,认定犯罪要把犯罪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全面考查。用这种理论指导对具体案件的研究,就要对被告人所施行为的全部犯罪行为加以具体分析,从而...
关键词:被告人 抢劫罪 抢夺罪 盗窃罪 犯罪构成理论 具体分析 主观条件 认定罪名 犯罪行为 司机 
肖国宣的行为应定为抢夺罪
《法学杂志》1981年第4期59-59,共1页苗杰 
盗窃罪与抢夺罪虽然都有“乘人不备”的情况,但其内容则是根本不同的。盗窃罪中的“乘人不备”是指罪犯主观上而言的,即罪犯自己认为其行为没有或不会被发觉。至于在客观上是否被受害人或第三者当场发觉并不影响定性。同样道理,抢夺罪...
关键词:抢夺罪 盗窃罪 受害人 罪犯 行为 第三者 发觉 公开 司机 侵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