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蒙古族

作品数:144被引量:9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韩官却加南文渊娜木斯尔仙珠张科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青海省委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音乐创作》《民族语文》《中国蒙古学(蒙文)》《西藏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宁地区蒙古族第35届那达慕大会举办
《中国土族》2023年第2期19-19,共1页群克加 
7月1日,西宁地区蒙古族第35届那达慕大会成功举办。此次那达慕大会由青海蒙古族研究会主办,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协办。蒙古族那达慕历史悠久,是蒙古族同胞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盛大传统节日。经过千年传承发...
关键词:那达慕 黄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蒙古族 西宁地区 传统节日 传承发展 
海西蒙古族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民歌》为例被引量:3
《柴达木开发研究》2023年第1期53-57,共5页跃进 
论述青海蒙古族简要历史渊源,研究青海省海西蒙古族原生态民歌内容和特点,搜集整理研究成果以及论述海西蒙古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发展。
关键词:青海蒙古族 海西蒙古族原生态民歌 搜集整理与研究 保护与传承发展 
青海蒙古族达罗牌的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66-71,共6页仙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青藏地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EH1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达罗牌是青海海西蒙古族流传的一种传统娱乐器具,其玩法与国际扑克牌、桥牌有相似之处。达罗牌是蒙古族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结晶,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体特色和竞技特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加以传承与保...
关键词:青海蒙古族 达罗牌 活态传承 
青海省博物馆馆藏清代蒙古族二十九旗札萨克印赏析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10期1-4,共4页黄培培 
青海省博物馆馆藏五方清代“雍正四年四月礼部造”年款的青海蒙古族二十九旗札萨克印,为馆藏一级文物。蒙旗札萨克印是清代官印,这批银印材质精良,器形规整,铸造工艺精细,堪称印中精品。该印是研究清政府统治下青海地区蒙古族历史文化...
关键词:清代 青海蒙古族 二十九旗 札萨克印 
青海蒙古族丧葬习俗
《西部蒙古论坛》2021年第1期96-100,M0005,M0006,共7页吉呼林 
Funeral custom is a special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In the long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Mongolian people have created a funeral culture with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focuses on ...
关键词:青海蒙古族 characteristics. PLATEAU 
青海蒙古族“剪发礼”的仪式与功能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13-14,共2页赛欠 
青海蒙古族是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为“德都蒙古”。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较好地传承了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剪发礼”是伴随着特定年龄举行的人生通过仪式,且与蒙古族早期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息息相关。研究青海蒙古族“剪...
关键词:青海蒙古族 “剪发礼” 萨满教 人生通过仪式 
青海蒙古族文化变迁的类型分析被引量: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52-57,共6页艾丽曼 
2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当代新疆蒙古族与青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关系研究》(19YJA850001);2019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筹项目《青海蒙古族文化变迁研究》(QZZ1901)阶段性成果;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康巴文化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康巴地区蒙古族身份认同与族际关系研究》(KBYJ2020B003)。
自元至明、清,蒙古诸部陆续进入青海,对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分布于青海不同区域的蒙古族受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宗教等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文化变迁呈现出差异性和多元化,至20世纪已经形成不同的文化变迁...
关键词:青海蒙古族 文化变迁 类型 
清代至民国时期青海蒙古族社会经济生活衰变之探析
《青藏高原论坛》2020年第3期66-77,共12页陈柏萍 张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青海蒙古族社会变迁研究”(批准号:14BMZ016)阶段性成果。
一个民族经济实力的强弱是影响和制约该民族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清初至雍正朝聚居在青海地区的蒙古族经济生活虽然以畜牧业为主,但捕鱼、狩猎、采盐也是其重要的经济来源,其经济生活基本上处于温饱型;罗卜藏丹津事件之后,清廷采取的...
关键词:清代 青海蒙古族 经济生活 衰变 
探究青海蒙古族民间舞蹈
《群文天地》2020年第3期58-61,共4页周雯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区,世居着汉、藏、回、土、蒙古、撒拉族六个主要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属于本民族文化艺术,而各民族文化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产生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美与共的和谐篇章。在青海民族民间舞蹈中影响...
关键词:藏族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 民族文化艺术 蒙古族民歌 多民族聚居区 美美与共 民族风格 马背民族 
清代及民国时期青海蒙古族语言文化涵化之探析被引量:1
《青藏高原论坛》2019年第3期109-115,共7页陈柏萍 张科 
国家社科项目《清代青海蒙古社会变迁研究》(批准号:14BMZ016)阶段性成果
清民国时期青海蒙古族受居住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宗教信仰、蒙藏间的通婚等因素的影响,其语言文化涵化现象特别突出。经过三百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清民国时期青海蒙古族语言文化涵化呈现出蒙藏杂糅,蒙中有藏、藏中有蒙,以及由于聚居...
关键词:清代 民国时期 青海蒙古族 语言文化 涵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