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形象

作品数:46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赵忠富冯英华高益荣李玉霄马艳会更多>>
相关机构:唐山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宁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唐山学院学报》《丝路视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秦国龙的清廉之道
《清风》2025年第3期52-54,共3页王厚明 
大型吕剧《清官秦国龙》中描述了一个一身是胆、有情有义、依法惩恶的清官形象,他就是“誓做大清数一数二的青天官”的秦国龙。身为康熙年间殿试名列三甲十二名进士的秦国龙,历任郧西具令、户部主事、云南御史、东城御史,历掌陕西、山...
关键词:户部主事 秦国 康熙年间 清廉 清官形象 名重一时 御史 
关汉卿剧作中清官形象研究述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12期1-5,共5页马燕茹 杨宝春 
清官形象在关汉卿剧作中时常出现,并成为关作的主要特征之一,向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将关于关剧中清官形象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关汉卿剧作中清官形象的成因研究、关汉卿...
关键词:关汉卿 元杂剧 清官形象 研究述评 
元代公案剧清官形象所折射的社会舆情被引量:1
《大舞台》2019年第4期78-82,共5页赵忠富 
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舆情视阈下元代杂剧研究”(课题编号:201804050107)阶段性成果
元代公案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普罗性质的文艺样式,蕴含着无比丰富的社会舆情信息。公案剧作家们借助清官形象的塑造,既传达了广大底层百姓对于官员清廉、公正、仁爱、勤政的热切吁求,同时也对元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腐败、特权、酷刑、...
关键词:元代公案剧 清官形象 舆情信息 
新编历史剧《清官牛运震》述评
《丝路视野》2019年第19期128-128,共1页周大鹏 
以清代雍乾时期嵫阳人牛运震在秦安知县任上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的《清官牛运震》,塑造了一个清正廉洁、不畏权势、有作为、有担当的清官形象,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崇敬,至今仍有传扬。牛运震恪守的“俭、简、检”三字官箴,正是各级官员自省、...
关键词:牛运震 清官形象 写实主义 
川人精神的当代表达与川剧舞台的当代审美——关于新编川剧《苍生在上》的思考
《四川戏剧》2019年第7期12-14,共3页潘乃奇 
一台好的舞台艺术作品总是能为观众提供广阔的思考和解读空间。遂宁市川剧团的原创大型川剧《苍生在上》,带观众领略黄河惊涛骇浪、走进历史的荡气回肠,塑造了张鹏翩的文人风骨与廉吏形象,让观众看到一位有情怀、有担当、有学识、有能...
关键词:川剧团 舞台 审美 当代 精神 清官形象 历史人物 遂宁市 
现代戏曲中包拯政治形象的传播形式和功能被引量:1
《理论观察》2019年第3期135-137,共3页杨先保 赵江涛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名称为"包拯艺术形象演变的历史逻辑及其价值转化";编号为185219001)
包公是中国古代清官的典型代表。自宋以降,千余年来,传承不断。戏曲是传播包公形象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现代戏曲中,无论京剧,还是豫剧、粤剧等地方戏曲中始终呈现出包公形象。戏曲中包公爱民恤民、廉洁自律、不畏权贵、不徇私情的政治形...
关键词:现代包公戏曲 包公清官形象 大众传播媒介 政治社会化 
守正自持不惶惑
《党建文汇(上半月)》2019年第3期43-43,共1页张硕 
正所谓“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外在的名利远远不及内心守正自持那般可贵。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往往取决于内心能否不躁动、不走神、不惶惑,能否始终坚持理想、付诸行动。《宋史?包拯传》中记载,包拯“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
关键词:惶惑 清官形象 包拯 内心 
兰花高洁,君子廉廉
《南国红豆》2017年第B06期24-25,共2页陈晓丹 
《兰花赋》采用先扬后抑手法来生发故事,一开始严子轩(吴则文饰)与祝威铭(杨东t市)、施伯仁(杨帅饰)在兰花圃盟誓,还获得御赐“守正如兰”牌匾,树立起一副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一曲《急板叠》后,严子轩择亲舍民,苟合贪官污...
关键词:兰花 高洁 君子 清官形象 贪官污吏 牌匾 撤回 正义 
元代公案剧中清官形象的社会批判功能探析被引量:1
《唐山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102-108,共7页赵忠富 
2016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Q162027);2015年度唐山学院科研项目(15001A)
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公案剧中的清官形象只是下层百姓理想与愿望的体现,只有少数学者注意到了它的社会批判功能。杂剧作家塑造清官形象的社会批判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清官对官场的忧惧情绪,让人们体会到元代政治生态的险恶;通过清官在忠...
关键词:元代公案剧 清官形象 社会批判功能 
不越雷池一步——《不越雷池》的现实意义及警示作用
《黄梅戏艺术》2017年第1期66-67,共2页姚恩田 
新编历史黄梅戏《不越雷池》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根据当前反腐倡廉形势而推出的力作。该剧根据成语“不越雷池一步”改编而成,反映了主人翁沈镐清廉为官,洁身自好,勇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一心为国为民的清官形象.同时反映了反腐倡廉...
关键词:警示作用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反腐倡廉工作 意义 党的领导干部 共产党员 清官形象 学习素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