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编纂

作品数:48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大正章开沅王俊义张笑川王汝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党员文摘》《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清史研究》《图书馆工作》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戴逸老师与清史纂修工程
《清史研究》2025年第1期4-11,共8页马大正 
2002年我应戴逸老师之邀参加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工作,出任副主任,协助戴逸老师做了大量协调、组织工作。参与了《清史》的设计、立项、撰写、审改各个阶段的学术组织工作,并先后负责典志组、史表组、编审组、篇目组、文献组、出版组、...
关键词:吴晗 清史编纂 清史纂修 二十四史 文化遗产 各个阶段 历史记录 
“戴逸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剪影
《清史研究》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4月13日,“戴逸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举行。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戴逸先生“守正创新”的学术思想:既继承中国传统史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又立于时代潮头,引领学术潮流;在清史编纂过程中...
关键词:中国传统史学 学术思想研讨会 史学社会功能 学术民主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编纂 史学普及 慧眼识才 
戴逸:一生只为修史来
《党员文摘》2024年第5期36-38,共3页李静 
2024年1月24日,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去世了。在生病住院期间,戴逸躺在病床上也惦记着《清史》,因为他等纂修《清史》,用了半生时间,能够再次主编《清史》,他说过,这是“理念之...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 名誉所长 清史编纂 生病住院 历史学家 《清史》 
读《清代教育档案文献》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1年第2期95-96,共2页聂金星 
教育,既是一个长期稳定守制的领域,又是一个具有演进性变革的领域,这完全取决于教育从属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时代。纵观近年来清代教育的研究,围绕科举考试、地方教育、书院教育、帝学(皇子)教育、八旗官学、童蒙教育、海军教育、...
关键词:档案文献 联合出版 书院教育 童蒙教育 清史编纂 科举考试 中华书局 守制 
郭影秋与清史编纂
《百年潮》2019年第1期94-95,共2页知秋 王俊义 
1965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遵照周恩来总理和董必武副主席要修清史的倡议,决定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并拟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清史研究所。当时议定的清史编纂委员会由七人组成,他们是郭影秋、关山复、尹达、刘大年、刘导生、佟冬、戴逸,...
关键词:研究所 清史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李岳瑞与《清史私议》
《书城》2019年第1期43-50,共8页张荣华 
民国肇立之年,李岳瑞即发表长文,就开史馆为胜朝修史事宜阐述一己之见,堪称清史编纂论说第一人。李岳瑞(1862-1927),字孟符,陕西咸阳人。光绪癸未年(1883)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工部主事,兼充总理衙门章京。
关键词:清史编纂 总理衙门 第一人 庶吉士 史馆 进士 
启动清史编纂二三事——忆戴逸先生被引量:2
《传记文学》2018年第9期12-15,共4页成崇德 
2016年12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陈斐访问戴逸先生时,戴逸先生在他的'借来斋'书房说过:'清史是我生命之安宅,我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清史。'我1978年底进入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从助教、讲师、副教授,直到教授,逐步成长。1980年前后,目睹了'...
关键词:李文海 清史研究 
服务清史编纂 抢救文化遗产 推动清史研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出版成果述评
《清史研究》2011年第3期133-142,共10页王俊义 
中华民族既有辉煌悠久的历史,又有易代修史的优良传统,一部部代代相传、彪炳史册的《二十四史》就是明证。同时,历朝历代的修史,既遵循一定的史观、叙例和方法,又都十分强调对史料的采集、整理和运用。清代著名史论家章学诚曾谓“...
关键词:清史编纂 清史纂修 清史研究 文化遗产 服务 述评 成果 出版 
盛世修清史 梦圆吾愿足——著名学者、清史大家戴逸先生印象
《炎黄世界》2011年第4期28-31,共4页张掮中 
2002年8月,清史编纂工程正式启动,戴逸受命担任编委会主任,时年76岁。他为了修清史奋斗了大半辈子,并曾三次与其擦肩而过,而今梦想成真,岂不扼腕赞叹!他说:“能够为此尽绵薄之力,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吾愿足矣!”
关键词:清史编纂 著名学者 戴逸 盛世 印象 编委会 曾三 
政治文人的鲜明写照——读徐世昌《韬养斋日记》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2期103-107,共5页王学斌 
徐世昌作为清季民初政坛要人,其《韬养斋日记》史料价值很高。研读全文,既可了解徐于清末如何精心构织人际关系网络,从而扶摇直上,位极人臣,又能理清徐在辛亥后同逊清皇室之间颇为微妙的政治关系。
关键词:政治文人 徐世昌 韬养斋日记 清史编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