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体结构

作品数:126被引量:26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于立刚周显宝李静米玛洛桑陈祖馨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音乐学院西藏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对声音想象的一首蒙古长调赞歌——秦文琛《七月·萤火》中的线条、音响与结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27-33,共7页刘正伟 
首届山东省“音乐理论与创作理论成果”推优活动论著类教师组一等奖成果;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当代作曲家口述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20CD175)的研究成果。
秦文琛民族室内乐专辑《向远方》(上)延续着作曲家的草原情愫。文章选取了其中的《七月·萤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作品除了在创作中吸收了蒙古长调特有的散节奏形态与单音长线条元素之外,同时利用长调齐唱中“奏不齐”的特点...
关键词:蒙古长调 单线条 宽线条 音响布局 曲体结构 
明清传奇中曲破套曲的结构和语义研究
《戏曲艺术》2024年第4期73-85,共13页周婕殷 
大曲是在汉魏宫廷伎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用于隋至宋宫廷仪典、宴飨的一种大型歌舞乐。而脱胎于大曲高潮部分的曲破,在明清时期被声乐化改编为犯调杂牌嵌入传奇过曲中。以往鲜有学者对曲破套曲在古代戏曲中的应用做深入探讨,对其曲体结构...
关键词:明清传奇 曲破套曲 曲体结构 表演形式 语义流变 
忻府“山西八大套”及其音乐特征研究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107-116,共10页傅聪 秦国韬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乐学理论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2ZD12)。
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多学者曾对山西八大套进行过探讨,相关研究涉及乐种、乐谱、宫调、音乐形态、文化传承等方面,已有研究对于人们认识山西八大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山西八大套的演奏场合在赵成贵逝世前后并不相同,从私家乐坊...
关键词:忻府“八大套” 曲体结构 宫调与旋法 
坎途多舛情难诉,鼉愤龙愁奏悲歌——二胡大师孙文明作品《流波曲》演奏解析
《黄河之声》2024年第12期24-27,共4页黄海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阶段成果(项目编号:JXJG-21-1-58)。
《流波曲》是二胡大师孙文明先生受华彦钧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影响创作而成的二胡独奏曲。作品借鉴“江南丝竹”中的“带弓”与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八度空弦”等技法,巧妙地应用于二胡上,结合“文明琴”的运用,表现出作者如泣如诉...
关键词:孙文明 曲体结构 演奏技法 
戏曲元素钢琴作品创作特色及审美流变被引量:3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63-70,共8页吴梓汇 杨博华 
现代钢琴传入中国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我国作曲家在吸收融合、持续创新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钢琴技艺相结合,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中国钢琴作品。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其独特的唱腔、曲体结构、板式节奏等艺术元素,...
关键词:戏曲元素钢琴作品 戏曲唱腔 曲体结构 板式节奏 美学特征 
浅析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曲体结构、配器手法及音乐风格
《黄河之声》2023年第7期37-41,共5页张兆赟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关于该作品的分析研究,国内外各个专家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将以《伏尔塔瓦河》为研究对象,从配器特点以及曲式结构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各个专家学者的...
关键词:斯美塔那 《伏尔塔瓦河》 曲体结构 配器法 
简论赣东北山歌及其艺术特征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101-107,共7页苏前忠 
赣东北山歌用艺术化的方式集中反映了赣东北人民的社会生活。山歌的题材主要有爱情、劳动生活和反映革命历史斗争的内容;曲体结构上,主要以二句式和四句式为主体;调式上,以徵调式为主体;音阶上,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也有三声、四声、六声...
关键词:赣东北山歌 社会生活 呼牛调 打娇莲 曲体结构 
邱大成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 的由来与发展被引量:1
《美育学刊》2021年第4期83-91,共9页谢涛 
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作为文人音乐中的经典,是当代舞台上的一股清流。此曲是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邱大成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通过考察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的由来、对比新旧谱本,可以梳...
关键词:邱大成 《夕阳箫鼓》 《春江花月夜》 版本对比 历史溯源 曲体结构 
论早期淮剧音乐传播过程中的文化语境——以东路[淮调]为例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02-110,共9页李曦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盐阜地区地方民歌的保护与发展研究”(18YSB014)。
东路[淮调]是[淮调]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变化阶段。早期[淮调]表演中的即兴演唱与表演场地的频繁流动,推动了东路[淮调]的发展。观众欣赏习惯中的同根性与差异性,促进了东西路[淮调]的融合。东路[淮调]的出现源于淮安和盐城两地之间频繁的...
关键词:淮剧 东路[淮调] 音乐传播 调性特征 曲体结构 流变 
淮剧腔调音乐的历史形成与曲调创新
《中国戏剧》2021年第7期90-91,共2页刘天华 
淮剧作为于1953年才正式定名的剧种,与我国其他地方剧种有着较为相似的历史发展脉络,皆是由民间小调、民间曲艺经艺人结合戏曲艺术的特征加工而成为具有舞台表演形式的剧种。关于淮剧的起源与发展,学界已有相对清晰的研究结论,而针对淮...
关键词:地方剧种 民间小调 淮剧 曲体结构 民间曲艺 源流关系 相对清晰 特征加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