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消失

作品数:16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大玮邱纪文张旭陆维忠欧阳平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马里兰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北方人》《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应用昆虫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中科院特别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物革命的憧憬与风险
《南风窗》2021年第4期95-95,共1页马提亚·艾弗尔斯 迈克尔·崔 
当今的许多生物创新十分复杂,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它们才能知道它们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去年11月,世界因三种基于基因的新冠疫苗在临床试验中被证明有效而欢呼雀跃。但在10月研究人员披露,用于修复人类胚胎发育初期阶段的失明基因的CRISPR...
关键词:人类胚胎 临床试验 基因编辑 社会的影响 染色体消失 生物 
CENH3介导的单倍体诱导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分子植物育种》2017年第10期4127-4132,共6页段民孝 骆美洁 赵久然 刘新香 王元东 邢锦丰 张雪原 张春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200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QNJJ201418);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170112)共同资助
传统育种方法选育纯合自交系需要7~9个世代,含单个亲本染色体的单倍体经过染色体加倍一个世代就可以获得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加快育种进程。许多单倍体获得和加倍的方法受物种或基因型限制,不能广泛应用。在拟南芥中通过遗传...
关键词:单倍体诱导 CENH3 植物育种 染色体消失 
雄性大危机
《科学24小时》2016年第6期29-31,共3页叶水送 
Y染色体是一种决定生物个体性别的性染色体,对哺乳纲动物来说,它含有SRY基因,决定着雄性性状。不过,人类的Y染色体却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震荡。
关键词:哺乳纲 生物个体 基因突变 染色体消失 基因对 男性不育 微缺失 正常男性 雄性个体 基因转移 
男人Y染色体越来越短
《科学大观园》2016年第5期8-9,共2页叶水送 
尽管在过去200年时间里,全球男性平均身高增长了15厘米左右,然而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长度着实在不断缩短。早在1600多万年前,X和Y染色体拥有共同的来源,各自拥有1669个基因,而现在的Y染色体长度仅为X染色体的1/3。未来Y染色体是否会...
关键词:Y染色体 染色体消失 遗传学家 鬃狮蜥 特异性 极端温度 雄性动物 诺贝尔奖得主 棘鼠 男性特征 
雄性危机:Y染色体正在消失
《北方人》2016年第4期44-44,共1页叶水送 
尽管在过去200年时间里,全球男性平均身高增长了近15厘米,然而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长度却在不断缩短。早在1600多万年前,X染色体和Y染色体拥有共同的来源,各自拥有1669个基因,而现在的Y染色体长度仅为X染色体的1/3。未来Y染色体是否...
关键词:Y染色体 染色体消失 鬃狮蜥 诺贝尔奖得主 极端温度 棘鼠 雌性个体 常染色体 鼹形田鼠 人工诱导 
雄性危机:Y染色体正在消失?
《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1期8-9,共2页叶水送 
尽管在过去200年时间里,全球男性平均身高增长了15厘米左右,然而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长度着实在不断缩短。早在1600多万年前,X和Y染色体拥有共同的来源,各自拥有1669个基因,而现在的Y染色体长度仅为X染色体的1/3。未来Y染色体是否会...
关键词:Y染色体 染色体消失 鬃狮蜥 极端温度 雄性个体 雌性个体 全球平均气温 温度变化 卵巢发育 人工诱导 
染色体消失法诱导单倍体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
《山西农业科学》2015年第11期1553-1557,共5页李亚莉 董艳辉 任永康 崔婷 赵兴华 韩斌 唐朝晖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基金项目(YBSJJ1413)
染色体消失法诱导单倍体是创制DH系的一种新方法,通过亲本一方的染色体在合子期发生快速丢失而获得单倍体。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玉米染色体完全消失获得小麦单倍体胚,经过胚拯救及染色体加倍的技术能快速得到性状稳定的纯系,这种方法已...
关键词:染色体消失 DH系 小麦×玉米 单倍体育种 
利用玉米和鸭茅状摩擦禾诱导小麦单倍体和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1期8-12,共5页赵翠荣 余华强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3-01A);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湖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远缘杂交诱导单倍体技术能有效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创造新种质和遗传群体。20多年来的研究利用趋势表明,玉米(Zea mays L.)染色体消失产生小麦单倍体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 dacty...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 玉米(Zea mays L ) 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 dactyloides L ) 远缘杂交 染色体消失 单倍体胚 双单倍体 
新知
《幸福(下)》2012年第5期70-70,共1页
正别害怕,男人还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两位生物学教授郑重宣布:男人不可能从地球上彻底消失。生物学家们早就留意到,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眼下已经小得可怜。三亿多年以前,Y染色体携带着800—1000个基因,可长期经历突变,
关键词:染色体消失 生物学 基因测序 理工大学 共同祖先 男人 突变 性别 环境温度 发展史 
瘿蚊科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第12期149-152,共4页陈华爽 武予清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nycytx-03)
系统介绍了国外对瘿蚊科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包括3个方面:(1)瘿蚊科雌雄两性染色体核型不同,如黑森瘿蚊,雌性个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8)多于雄性个体的染色体数目(n=6);(2)在瘿蚊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E染色体消失现象,E染色体的消失与...
关键词:瘿蚊科 细胞生物学 研究进展 细胞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核型 雌性 雄性 染色体消失 胚胎 判断标准 个体 分散程度 繁殖方式 发育过程 单性生殖 未受精 羽化 因子 性别 现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