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红外辐射

作品数:60被引量:555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刘培洵马瑾刘力强陈顺云吴立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火灾科学(中英文)》《中国减灾》《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影像技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变电运检工作中应用带电检测技术的思考
《农村电工》2025年第3期49-49,共1页左璇 贺睿科 范曾 
1变电运检工作中常用的带电检测技术.红外测温检测技术。主要依据热红外辐射原理,利用红外测温装置,检测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将设备不同区域的不同温度转换为具有明显梯度、可视的红外热图像,能够有效识别出过热、绝缘损坏等隐患,对发...
关键词:带电检测技术 变电运检 红外测温 绝缘损坏 红外热图像 检测设备 热红外辐射 温度转换 
风云四号A星和B星热红外数据辐射一致性研究
《遥感学报》2025年第1期232-246,共15页王宝震 任华忠 穆晓东 朱金顺 刘镕源 赵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编号:42222107);民用航天技术预先研究项目(编号:D040102);生态及遥感监测运维项目—热异常遥感监测(编号:BJMEMC-ZC-2022135)。
静止轨道卫星对地观测是获取地表温度、大气参数的重要方式。作为中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卫星A星和B星的组网观测可大幅度扩大气象观测范围和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在联合使用之前,需要对两颗星载荷的相同波段的辐射一致性进行探...
关键词:遥感 静止轨道卫星 风云四号 AGRI 热红外辐射 地表温度 亮温 一致性比较 
不同高度不同大气模式下红外图像仿真
《红外技术》2024年第10期1218-1223,共6页李金萍 蔡友林 刘其涛 
江西省放射性地学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JELRGBDT202103);江西省核地学数据科学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JETRCNGDSS201806)。
本文以飞机平台的红外图像为数据源,研究了不同大气模式下成像高度对红外仿真图像的影响,推导了随热像仪成像高度变化的辐射亮度计算公式。分别采用MODTRAN和LOWTRAN两种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进行不同高度的红外图像大气修正,并对所得仿真...
关键词:仿真 热红外辐射 大气模式 
不同含水率对磷块岩热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研究
《化工矿物与加工》2024年第10期11-17,共7页朱元栩 张电吉 吝曼卿 孙郡阳 彭亚利 周新涛 王东 张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4085);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NECP2022-08);武汉工程大学教育创新基金项目(CX2023173)。
为探究不同含水率磷块岩的热红外辐射特征,分别对烘干磷块岩、天然含水磷块岩和饱水磷块岩进行单轴加载试验,分析不同含水率磷块岩的受力特性、破坏特征和红外辐射特征。结果表明:磷块岩含水率越高,在失稳前红外辐射的升温幅度越大,含...
关键词:热红外辐射 含水率 磷块岩 红外前兆 温度突变 单轴加载试验 裂纹扩展 
典型陆表稳定目标热红外辐射特性分析及适用性评估
《遥感学报》2023年第5期1133-1149,共17页杨治纬 高彩霞 邱实 马灵玲 钱永刚 赵永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B0504800,2018YFB0504804)。
以地面稳定目标为参考的网络化定标技术已经成为国际定标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利用多次观测的方式减小独立测量不确定性,不仅可极大提升定标校验频次,还可有效提高总体定标精度。基于此,本文利用长时间序列Aqua/MODIS和Landsat 8/TIRS热...
关键词:热红外 空间异质性 时间稳定性 MODIS Landsat 8 ECMWF 
基于ERA5海洋再分析资料的卫星热红外辐射定标方法精度评估被引量:1
《遥感学报》2023年第5期1150-1165,共16页薛亚楠 马灵玲 王宁 李坤 王新鸿 韩启金 钱永刚 李大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B0504900,2018YFB050490304)~。
卫星红外载荷辐射定标是定量化应用的重要前提,选择合适的辐射定标参考是实现卫星传感器高频次、高精度定标,进而维持全生命周期观测稳定性的保障。再分析资料能够提供全球覆盖、一定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地表及大气数据,已在气候应用中...
关键词:再分析资料 海表面温度 星上亮温 辐射定标参考 
机载红外图像转换生成卫星仿真图像的大气修正方法研究被引量:1
《激光与红外》2023年第1期75-78,共4页李金萍 
江西省放射性地学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JELRGBDT202103)资助。
基于机载红外热像仪测量的8~12μm波段图像,根据大气的吸收和热辐射影响红外成像仿真的理论,结合MODTRAN软件,采用“机—地—星法”和“机—星法”两种方法进行飞机平台到卫星平台间的大气修正。通过仿真数据和仿真图像两个方面的比较得...
关键词:热红外辐射 大气修正 仿真 
目标热红外辐射特性模拟分析研究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21年第5期118-120,共3页张月 许卫东 周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80579)。
为了能够快速达到了解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目的,可以通过建立目标的热红外辐射特性理论计算模型,并分析影响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因素,最终得到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的仿真计算的数学模型。借助野外试验,利用自动气象站、辐射测温仪等仪器测...
关键词:目标红外特性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红外伪装 
喀斯特地区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方法初探被引量:4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1年第2期38-46,99,共10页尹枷愿 蔡宏 田鹏举 唐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225)。
喀斯特地区地形起伏大,常规的降尺度方法及所选择的因子对其不适用。该文根据喀斯特地区的特点,选取反射率、遥感指数及高程因子为尺度因子,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建立MODIS第31、32波段辐射亮度数据和尺度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适合喀...
关键词:地表温度 热红外辐射 降尺度 随机森林 喀斯特地区 
2015年7月3日皮山M_S6.5地震热红外亮温异常分析
《国际地震动态》2019年第8期157-158,共2页张治广 张丽峰 
为了尽量减少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积极开展地震前兆观测研究,并对地震预测进行探索。自前苏联科学家Gorny等人(1988)发现1984年加兹利地震震前卫星热红外辐射值异常后,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地...
关键词:地震前兆观测 热红外异常 红外亮温 热红外辐射 灾害损失 研究人员 地震预测 科学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