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板带

作品数:224被引量:491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刘娣李新玲李靖年刘浩岩王若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钢铁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热轧板带无头轧制技术被引量:27
《钢铁》2012年第2期1-6,共6页康永林 朱国明 
分析介绍了热带无头轧制技术在板带高效、高精度轧制中的作用,国外在常规热连轧线上实现无头轧制的技术特点、应用效果及进展,以及最新的ESP技术的特点和最新发展。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国内对热带无头轧制技术的关注以及初步研究探索情况...
关键词:热轧板带 无头轧制 薄规格 高精度轧制 节能减排 
板宽和轧辊凸度对热轧板带凸度控制的影响被引量:6
《钢铁》2011年第3期51-54,共4页赵铁勇 肖宏 王健 杨霞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09000397)
针对通常在研究板带宽度变化对出口板凸度的影响时没有考虑辊系凸度这一因素,应用三维刚塑性有限元法、影响函数法、三维弹性有限元法,开发了一个分析板带热轧过程的分析软件。利用该软件研究了支承辊、工作辊的凸度从-0.5 mm到0.5 mm...
关键词:板宽 板凸度 辊凸度 刚塑性有限元 
灵活而经济生产热轧板带的奥钢联炉卷轧机技术被引量:1
《钢铁》2005年第9期83-86,共4页G.Thaller G.Djumlija W.Gruber N.Champion A.Marples 
描述了炉卷轧机技术的多种方案,介绍了奥钢联在此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展示了这些技术方案是如何满足市场的广泛需要的。
关键词:炉卷轧机 板卷轧机 热轧 
热轧板带头尾厚度精度控制技术被引量:7
《钢铁》2005年第4期46-48,86,共4页童朝南 张飞 彭开香 
热连轧粗轧区采用可逆轧制时,由于板带头尾部低速咬钢(抛钢),轧辊冷却水对头尾温度的影响增大,加上头尾在空气中冷却速度大于本体部分,因此头尾温度偏低,同时头尾部处于无张或失张状态,传统AGC不能有效控制端部厚度。针对头尾厚跃现象,...
关键词:热轧 AGC 压头与压尾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SS400热轧板带力学性能被引量:18
《钢铁》2002年第7期37-40.5,共4页郑晖 王昭东 王国栋 刘相华 张丕军 刘孝荣 
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19980 615 0 9)
针对传统的回归方法的某些不足 ,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力学性能。从宝钢 2 0 5 0热轧管理机中随机抽取数据 ,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建立原始化学成分和热轧生产的主要工艺参数与产品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离线仿真表明 ,产品...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 热轧板带 力学性能 BP算法 
热轧板带生产设备的发展被引量:2
《钢铁》2000年第8期67-70,共4页武其俭 刘振玺 
介绍了最近几年来热轧板带生产的新工艺方法 ,如 CSP法 ,ISP法等。并讨论了新工艺方法对轧机设备的需求。
关键词:热带轧机 CSP法 ISP法 设备配置 
宝钢2050热轧板带厚度控制系统的研究被引量:29
《钢铁》2000年第1期60-62,59,共4页居兴华 赵厚信 杨晓臻 王琦 
从提高宝钢2050 热轧板厚度控制精度出发,结合宝钢原Siem ens AGC模型应用情况,详细分析、测试了动态设定AGC模型特点及相关控制特性,成功地将动态设定AGC应用于2050 热连轧机组,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热连轧 动态设定 AGC 厚控精度 模型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热轧板带力学性能被引量:27
《钢铁》1995年第1期28-31,共4页王殿辉 刘振宇 王国栋 张强 姜洪生 王洪水 
用神经网络预测热轧板带产品的力学性能可显著地改进回归数学模型的不足,并可充分地反映热轧生产主要工艺参数对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预测和控制热轧板带产品的性能质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神经网络 力学性能 热轧板带 轧制 板材 带材 
热轧板带钢边部减薄控制技术的新进展被引量:1
《钢铁》1993年第3期69-74,共6页张芝香 
随着市场对热轧板带钢精度要求的日益严格,各种控制板形的新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本文除简要介绍几种正在推广应用于热轧的HC、CVC、PC和UPC等控制板形的设备和技术外,重点介绍日本为减少带钢边部减薄而开发的FSE和MEM等新技术与设备的...
关键词:热轧板带 边部减薄 带钢 板形 控制板 开发 新进展 市场 UPC 概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