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归经理论

作品数:44被引量:299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赵宗江张新雪王平陈刚刘萍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社区医学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四川中医》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药归经理论源流考释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第9期952-956,共5页杨兴华 刘扬 郝佳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2022YJ092)。
药物归经论是阐发药物对人体特定脏腑经络具有趋向性选择和治疗作用的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药物归经论根植于药物本身性味特征,以藏象经络理论为基础,经过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最终理论化、系统化。药物归经理论最早可溯源...
关键词:药物归经 引经报使 引经药 易水学派 
中药归经理论的历史沿革、研究现状与思考被引量:10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曹灿 董肖 田颐 李慕云 任彧娜 廖文勇 刘晓庆 徐向楠 吴美晶 陈绍红 柳海艳 修琳琳 钟赣生 
教育部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No.2013-94)。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经表征了中药的作用部位,对中医药疗效发挥的机理阐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梳理了中药归经理论的历史沿革、对相关的现代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了相关思考,提...
关键词:归经 历史沿革 文献研究 实验研究 研究现状 思考与建议 
水光谱组学研究现状及对中药归经理论的特殊影响被引量:6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12期1986-1992,共7页陈定芳 吴月峰 桂卉 贺玉婷 李海英 肖美凤 周晋 周逸群 邓凯文 贺福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03824,81803729,81903759,81874507);湖南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16TP1017);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J50430);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8K071);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药学2018年开放基金项目(2018YX06);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基金项目(2021YX15)。
水光谱组学是一门研究水和水系统分子间氢键组成形态的新兴科学,它通过观察近红外光对水的作用所表征特征峰的变化来分析水系统中溶剂与溶质间的作用关系,且具有非侵入性、分析速度快和定性定量等特点,是研究中医经络及中药归经的有用...
关键词:水光谱组学 近红外线  活性基团 中药归经理论 中医药现代化 
中药归经理论现代研究概述被引量:15
《浙江中医杂志》2020年第3期232-233,共2页伍睿昕 熊安东 刘连连 韩小丽 董昌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中白蛋白及星形胶质细胞深入研究龙藤通络凝胶外治大鼠骨癌痛的中枢机制,编号:81403356;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计划龙藤通络凝胶联合奥施康定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编号:201640178;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中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杏林青年学者,编号:RC-2017-02-02.
归经理论是中药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1]);代表了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反应了药物药效所在([2])。归经理论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言的"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
关键词:中药 归经理论 现代研究 文献综述 
中药归经理论演变脉络及发展梳理被引量:20
《环球中医药》2019年第12期1915-1918,共4页张益赫 赵琰 屈会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573,81274043)
汉唐时期虽未有关于中药归经理论的明确记载,但实为归经理论产生的学术渊源。《内经》确定了五味、疾病等与五脏的关系,《神农本草经》归纳了中药对机体脏腑的趋向性作用,唐代已有药物对脏腑经脉概括性治疗作用的描述。宋金元时期中药...
关键词:中药归经 药性理论 五味理论 辨证理论 易水学派 
姜树民从五脏论治脾胃疾病经验被引量:3
《河南中医》2019年第12期1837-1841,共5页楚云 姜树民 
姜树民教授认为脾胃疾病的病机为肝之不疏,横逆犯胃;心失所养,子母同病;肺气不畅,脾运失健;肾之不足,脾虚失养。姜教授认为五脏之气,皆绕于脾,治脾胃以安五脏,治五脏以调脾胃。姜教授在临证时,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思想,灵活辨证遣方用药,...
关键词:脾胃疾病 从五脏论治 中药归经理论 肝之不疏 横逆犯胃 心失所养 子母同病 肺气不畅 脾运失健 肾之不足 脾虚失养 姜树民 
微透析技术在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社区医学杂志》2018年第1期80-82,共3页李玉洁 龚曼 魏丹丹 杨丽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273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505102)
微透析是一种活体、微创、实时取样技术,能够直接将探针植入靶组织,监测药物在靶组织的分布或在药物作用下靶组织中一些生化物质的变化,将该技术应用于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将会推动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的步伐,本文总结了微透析技术应用于中...
关键词:微透析 中药归经理论 发展趋势 
中药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和思考被引量:2
《现代养生》2017年第4期174-174,共1页淮文英 唐玉琴 王艳秋 刘荣强 张天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072727);2017年度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
归经理论指出了药物的作用部位,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科学阐述中药归经的本质,可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生用药,选用针对性强的药物有利于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药 归经理论 现代研究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新方法综述被引量:5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年第4期66-70,共5页陈莹 马晓莉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现代中药归经研究的方法、新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性阐述,重点介绍了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的新方法,并提出利用新方法研究中药归经学说的设...
关键词:中药归经理论 现代研究 中医脉法 
中药归经理论的发生学研究被引量:1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年第11期1478-1481,共4页王瑾 梁茂新 
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L2013365)-金元时期中药归经理论建构模式和学术成就研究
《内经》所言"五入"、"五走"普通认为是中药归经理论之发端,因而归经理论被限定在药物五味与五脏一一对应关系上。研究发现,基于五入(五走)建立的五味与五脏关系,对后世确定药物归经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忽视了因五脏间生克制化关系而...
关键词:中药归经 发生学研究 《内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