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器

作品数:51被引量:23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春雪陈全家王益人赵海龙李有骞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计算机应用文摘》《收藏家》《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工艺美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吉林和龙大洞遗址2010年出土雕刻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人类学学报》2023年第6期751-763,共13页徐廷 陈虹 李尧 
国家社科基金(23AKG001)。
本文是对吉林和龙大洞遗址2010年考古发掘出土的雕刻器的研究。遗址共出土石制品1253件,包括石器98件。石器中含42件雕刻器,约占43%;根据刃口位置可将其区分为斜刃雕刻器(A型)和直刃雕刻器(B型)两种。通过技术分析和微痕分析,本研究确...
关键词:和龙大洞 雕刻器 微痕 流动性 
冰城的别样风情
《少先队员(知识路)》2023年第2期54-56,共3页
哈尔滨冰雕历史悠久。在很久以前,冰雕只是生活在哈尔滨等北方寒冷地区的人们的一种生活器具。在寒冷的冬季,先民们就地取材,用冰块制作成可以盛放物品的各类器血。随着物质条件日益丰富,雕刻工艺日趋成熟,人们不再只是用冰块雕刻器血,...
关键词:雕刻器 雕刻工艺 雕刻艺术 北方寒冷地区 艺术作品 就地取材 丰富多样 冰块 
吉林抚松枫林遗址被引量:2
《大众考古》2020年第8期12-15,共4页徐廷 
枫林遗址位于吉林抚松漫江镇枫林村,东距长白山天池约43公里,东北距头道松花江约1公里,海拔约900米。为配合漫江镇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6年8月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合计230平...
关键词:发掘面积 雕刻器 刮削器 石制品 生态文化旅游 细石叶 石核 长白山天池 
吉林省和龙市新发现三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被引量:1
《边疆考古研究》2018年第1期1-9,共9页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和龙市文物管理所 徐廷(文/图) 张恒斌 
国家社科基金(16CKG002)和龙大洞遗址2010年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陆续发现了和龙大洞[1]、石人沟[2]、抚松新屯子西山[3]、枫林[4]等遗址,极大地丰富了吉林省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为了进一步了解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古人类的生存特点,发掘学术潜力,2015年吉林...
关键词:细石叶 石制品 石叶石核 雕刻器 吉林省 和龙市 
角页岩雕刻器的微痕实验研究被引量:3
《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1期41-52,共12页杨霞 陈虹 王益人 
国家社科基金(15CKG00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6D020001)
本文以丁村遗址角页岩为原料打制实验标本,设计展开雕刻器微痕实验,并对其中部分标本按照序贯试验原理进行分阶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角页岩雕刻器雕刻刃的使用微痕基本特征为:轻度到重度磨圆,片疤数量较少,多小中型片疤,终端形态多为...
关键词:微痕分析 角页岩 雕刻器 分阶段实验 序贯试验 
全世界最小的激光雕刻器 随意雕刻喜欢的图案
《计算机应用文摘》2017年第18期74-74,共1页
CUbiio是一个激光雕刻器,它号称是全世界最小的激光雕刻器——边长5cm的正方体。下载一个叫做Cubiio的APP后,你可以在手机上选择一张图片或者可以自己画画,然后Cubiio就会发出紫色激光在物体表面进行雕刻,比如可以将女朋友(如果你...
关键词:激光雕刻 世界 图案 功率不足 正方体 APP 体表面 体积小 
吉林和龙大洞遗址黑曜岩雕刻器的制作技术与功能被引量:9
《人类学学报》2016年第4期537-548,共12页赵海龙 徐廷 马东东 
国家社科基金(16CKG002)
本文通过分析雕刻器技术及制作过程,提出雕刻器的斜棱刃应作为主要使用部位的假设。作者结合我国长白山地区吉林大洞遗址出土的黑曜岩斜刃雕刻器材料,运用微痕观察,发现斜棱刃上存在三种不同特征的痕迹及痕迹组合。随后,通过模拟雕刻器...
关键词:长白山 黑曜岩 雕刻器 功能 
嫩江流域的细石器及其文化
《化石》2016年第3期7-10,共4页魏正一 
嫩江在黑龙江省的西侧,靠近松嫩平原与大兴安岭接壤地带,是松花江的上源之一。嫩江阶地的土壤层中,下游两岸的沙丘表面,常常出露一种很有特色的细石器。这种细石器小巧玲珑,制作精致,有的比铅笔杆还细,有的像锥子一样尖,有的如玻璃片般...
关键词:嫩江流域 人类加工 石镞 昂昂溪遗址 尖状器 石核 接壤地带 石矛 现代艺术家 雕刻器 
上海出土古代象牙雕刻器和权杖鉴赏
《收藏家》2016年第8期19-21,共3页孙维昌 
距今6000-5000年左右,随着陆地逐渐向海扩展,来自太湖西部山麓地带的先民向东迁移,开始了对上海地区的开发,先后创造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上海的早期先民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了水稻种植、家畜饲养等农业生...
关键词:手工业生产 雕刻器 良渚文化 马家浜 农业生产 生活用具 山麓地带 兽面纹 文化遗址 家畜饲养 
天津蓟县东大屯旧石器地点调查简报
《边疆考古研究》2015年第1期1-8,共8页王春雪 盛立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KG004);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金(2007FY1102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91309)的资助
一、引言2005年35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天津地区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3处,主要集中于蓟县周围,共采集到石制品千余件[1]。2005年5月中下旬,该单位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上述地点进行复查,确定...
关键词:天津蓟县 石制品 遗产保护中心 调查简报 考古调查 屯地 东大 石核 雕刻器 刮削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