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疏

作品数:960被引量:76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孔祥军王锷陈洪杏井超程恭让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宗教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中的庄学观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6期24-31,共8页杜文君 
临沂大学高层次人才(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唐代庄学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日本东北大学图书馆藏中国稀见汉籍整理与研究”(23CTQ042)阶段性成果。
《庄子》对唐玄宗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其经典注释中直接引用或化用了《庄子》的原文,而且直接影响了他对《老子》思想的阐发。唐玄宗借助《庄子》阐述了他对“道”的至虚性、广泛性、归本性的理解,并对《老子》的“绝学”提出了新的解释,...
关键词:唐玄宗 道德真经注疏 以庄解老 
明代道教学者程以宁生平著述新考
《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3期14-21,共8页张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道教文献整理与数据库建设”(21&ZD249)阶段性成果。
程以宁,道号复圭子,其传世之作《太上道德宝章翼》《南华真经注疏》,是以丹道性命之学注疏《老》《庄》的典范。深入程以宁著述文本,结合史志材料及挖掘到的新线索,在程以宁为安徽休宁人的基础上,取得了有关其生平的新发现:程以宁,生于...
关键词:程以宁 太上道德宝章翼 南华真经注疏 丹道 
宋代华严系《圆觉经》注疏特点丛考
《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3期71-77,共7页王凯 
2022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Q DSKL2201031);中国海洋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专项(ZX2022005);2022年中国海洋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202210)。
宋代汉地华严一系对《圆觉经》的注疏呈现出三种趋势:一是以净源为代表,对《圆觉经》忏仪的研究,强化了《圆觉经》注疏的实践化方向;二是以善熹、观复为代表,对《华严经》与《圆觉经》地位问题的研究,引发了宗门对《圆觉经》的地位及其...
关键词:宋代 华严宗 圆觉经 注疏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两件回鹘文《圆觉经》注疏残叶研究
《宗教学研究》2022年第1期183-189,共7页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张戈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古代鲁尼文碑铭研究”(16AZD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项目(2017年度)阶段性成果。
《圆觉经》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据称为唐佛陀多罗(觉救)所译。《圆觉经》最初在禅门中开始流行,后禅与华严思想开始融合,尤其经过宗密华严禅的发挥,唐宋时期华严系的《圆觉经》注疏主宰了圆觉学的主流。回鹘文《圆觉经》注...
关键词:中国国家图书馆 百济康义 圆觉 宗密 佛教文化 华严禅 修多罗 回鹘文 
南北朝至隋唐解经体例的演变与发展——以《观经》四家注疏为中心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21年第1期86-94,共9页林啸 
国家留学基金委高水平公派研究生资助项目(201706010142);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旭日佛学网络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南北朝至隋唐是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随着佛典汉译的逐渐成熟,对佛典的传译、研习和阐释等活动也方兴未艾。僧众对教理的理解逐渐加深和佛教教义的弘传,讲习之风兴起,这促使南北朝时期许多著名的学派和僧人,围绕着佛性论...
关键词:注疏 解经 四家观经疏 学派 
明末清初《成唯识论》注疏考
《宗教学研究》2021年第1期106-112,共7页潘家猛 
明末清初《成唯识论》的注疏研究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高峰。从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成唯识论》的研究学者计20余人,注疏多达16部,现已佚失4部,藏内见存6部,藏外见存6部。其中,学界对广伸《成唯识论订正》、乘时《成唯识论讲录》等藏外...
关键词:明末清初 成唯识论 注疏考 
论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中的“妙本”即道及其生成论诸要素之关系
《宗教学研究》2021年第1期30-36,共7页柳东华 李大华 
麦谷邦夫早在1990年时就认定,"妙本"才是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中表达世界根源性的终极存在的唯一概念。事实上,唐玄宗使用了"妙本"一词后,道在他的《道德真经》注疏中仍然具有终极性存在的意义。本文认为,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中的...
关键词:妙本  体用 冲和之气 道用 
“离四句绝百非”与成玄英“重玄学”被引量:3
《宗教学研究》2019年第3期29-33,共5页张耀南 钱爽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论”(项目号:15ZXA005)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比较哲学史论”(项目号:16BZX035)的阶段性成果;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化西文献编纂及研究”(中宣办发[2015]49号)的阶段性成果
佛教中有“四句百非”学说,也有“离四句绝百非”学说,这是两个不同层次之境界。学界普遍以佛教“中观学说”为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之释读格式,太过笼统。实际上成《疏》释读庄子,有两个层次:在较低层次,其格式确为狭义的“中观学说...
关键词:南华真经注疏 中观学说 四句百非 离四句绝百非 援道入佛 
次序与诠释:《维摩诘经》及其注疏中的三心概念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9年第1期101-106,共6页杨祖荣 
鸠摩罗什译《维摩诘经》中直心、深心和菩提心等概念,主要出现在关于净土和道场的论述中。就含义来看,它们都表示实现或成就果德之诸行。就次序来看,它们或并列,或有其次第顺序。其内容和顺序在不同译本间有一定的差别。各注释在诠解三...
关键词:维摩诘经 直心 深心 菩提心 
《楞伽经》要义及其历史地位被引量:3
《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2期171-174,共4页释满耕 
本文介绍了《楞严经》的译本及注疏,总结《楞严经》主要思想及四大特点,并讨论了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楞伽经》 历史地位 大乘佛教 译本 注疏 要义 佛教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