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主义

作品数:47被引量:8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吴旻雁戴黍陈友良关健瑛胡翼青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图书评论》《铁军》《安徽史学》《中国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瞿秋白起草的一份重要文件谈起
《机关党建研究》2024年第2期62-63,共2页寇海生 
当一名共产党员政治上被批判、事业上受挫折、身体上长期患病该是什么样的状态?是就此一蹶不振、消沉度日还是继续保持信仰、积极工作?是心怀不满、无所作为还是始终初心不变、尽职尽责?现存于中央档案馆的一份档案,我们或可从中略见一...
关键词:中央档案馆 调和主义 瞿秋白 米夫 深层次原因 中央政治局 共产党员 尽职尽责 
当代西方新“灵魂论”的理论实质被引量:1
《科学与无神论》2022年第1期12-18,共7页徐弢 李美林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元人论在基督教思想史上的流变及影响考论”(18BZJ026)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西方哲学中出现的新“灵魂论”,既不意味着灵魂实体说及其依据传统二元论的复兴,也不足以撼动物理主义在当代心身问题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而是再次印证恩格斯的判断,即随科学发展“唯心主义体系也愈来愈加进了唯物主义的内容”。因...
关键词:心身问题 新“灵魂论” 调和主义 不可知论 
休谟政治哲学的人性论预设及其调和主义意蕴
《晋中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12-16,共5页姚从军 田小焮 
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湘教通〔2017〕445号17K038)阶段性成果。
休谟以人性论为理论根据,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提出了三个人性学预设,分别是自然资源的相对匮乏(外部预设)、人性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内部预设),并以这三个人性论预设为基础,开始了他的社会政治理论的构建,最终建立了一套颇具个人与时代特...
关键词:休谟 政治哲学 人性 自由主义 
老一辈革命家“妙”讲党课
《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第5期80-80,共1页孟红 
党课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光荣传统,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法宝。回首党走过的峥嵘岁月,老一辈革命家不拘一格讲党课,效果很好,党课学习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茁壮成长。毛泽东:妙喻拈来深入浅出在老一辈革命家里,毛泽东无疑是讲...
关键词:革命家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党史教育 于若木 调和主义 向忠发 周恩来 党内斗争 陕北公学 中央组织部 顾顺章 党内错误 
周恩来的自我批评
《铁军》2018年第3期4-5,共2页张秋兵 
周恩来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实践中,周恩来还是“自我批评到老”。自我批评贯穿周恩来一生的政治生涯。在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周恩来检讨调和主义的错误,对三中全会的错误承担责任。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从1943...
关键词:自我批评 周恩来 六届四中全会 延安整风运动 1931年 政治生涯 调和主义 承担责任 
李达:从范式选择到阶级斗争的科学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5年第2期45-49,共5页向汉庆 彭继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李达全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062)的研究成果
进化论生存竞争观和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作为近代传入中国的两个思想舶来品,它们自传入之初就受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青睐。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典型代表的李达深受这两种思想的影响,并将其作为思想武器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之中。研...
关键词:现代性问题 中国革命实践 从范 竞争观 马克思学说 中国现代性 劳动界 中国历史发展 国家与革命 调和主义 
文化政策的重新思考与再思考——评《重新思考文化政策》被引量:3
《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第7期39-44,共6页胡翼青 
最初翻阅《重新思考文化政策》一书时,不会想到去为它写一篇评论。这首先是因为该书与其说是一本闪现着思想火花的专著,不如说是一本带有综述性的教材,书里夹杂着来自技术决定论、品牌研究等不同视角的各种观点,议题并不集中。另外...
关键词:文化政策 重新思考 技术决定论 文化研究 代表作家 调和主义 产业研究 第三代 
艾什阿里派的调和主义与中正之道思想
《中国穆斯林》2014年第3期72-73,共2页贾东 
在教义学的发展过程中,“穆阿台及勒派”与“圣训派”在教义学领域形成分歧与对峙之后,介于二者之间出现了以艾布·哈桑·艾什阿里命名的“艾什阿里派”。该派带有调和主义与中正之道的思想特点,在既反对完全依靠人的认识与思维能力...
关键词:调和主义 阿里 中正 思维能力 思想特点 教义学 内容 对峙 
试论阿拉伯文化中的调和主义
《中国穆斯林》2014年第2期18-21,共4页吴旻雁 
阿拉伯调和主义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调和主义随着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吸收各文明成果而产生、发展,以认主独一为基石,以实现均衡为原则,虽蕴含和谐理念。
关键词:阿拉伯文化 调和 调和主义 
调和的回归——论20世纪初阿拉伯社会思潮的转变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32-138,共7页吴旻雁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青年教师创新项目"调和的回归--20世纪初阿拉伯社会思潮的转变"(项目编号2011XJ019);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规划项目"阿拉伯变局后的社会思潮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XG001)
阿拉伯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凸显于伊斯兰世界遭殖民入侵之时。一战后,伴随着西方社会对自身文明的反思,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西方分而治之的政策而全面陷入深重的民族身份危机,又因阿拉伯社会具"中间主义"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的兴起,阿...
关键词:调和 调和主义 阿拉伯社会 阿拉伯社会思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