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机制

作品数:83被引量:38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卢卫中潘震陈香兰申屠春春王寅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基于语料库单字“词”意义延伸中的转喻机制被引量:3
《外国语文》2016年第5期66-70,共5页陈香兰 高著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英汉语法中的高层转喻机制研究"(11BYY01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CXTD5-06)阶段性成果
通过语料库对汉语单字"词"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词"的意义延伸大多数基于转喻思维。其中,"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模式下延伸出的词义在使用频率和规约化程度上要高于"整体代部分"和"部分代部分"转喻模式下延伸出的词义。转喻类型主要有:"词"指...
关键词:单字“词” 意义延伸 转喻 语料库 
间接回指的概念转喻机制研究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43-47,共5页宋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回指研究"(09YJC740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话语标记语的社会语用研究"(11CYY060);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13D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HEUCF121207)资助
在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中,回指语和其隐性先行语之间能够建立起心理实体的同指关系,是由于转喻的操作机制在起作用。这一过程中,相关概念能够被有效地激活和接受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且,回指语和隐性先行语必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
关键词:间接回指 概念转喻 转喻机制 概念框架 
转喻理论视阈下的语篇间接回指研究被引量: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29-131,共3页宋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9YJC740021);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55408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HEUCF101202)
研究了语篇间接回指的转喻问题。语言学界公认转喻的主要功能是指称。语料分析表明,在语篇中间接回指的转喻机制受到语义关联关系、认知框架转化和概念突显属性的制约,语言具有转喻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间接回指 回指转喻 转喻机制 动态语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