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机制

作品数:82被引量:38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卢卫中潘震陈香兰申屠春春王寅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即时语用推理的逻辑维度分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李怀奎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认知科学哲学视域下的人工共情问题研究”(21CZX020)。
即时语用推理遵守基本的逻辑规律。即使个别情况下出现例外,听话者也可以通过合作原则相关的准则来进行补偿,确保推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即时语用推理之所以能够高效迅捷,有认知和神经生理学两方面的依据。首先,推理话语的一般会话隐义...
关键词:论证性推理 即时语用推理 命题内容 转喻机制 
基于隐喻、转喻机制的亲属称谓词指称事物和现象研究
《辞书研究》2024年第6期55-65,共11页高家瑞 王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辞书编纂用大型多功能语料库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23&ZD314)阶段性成果。
现代汉语中有部分亲属称谓词,除了用于亲属间的称呼和泛化后指称非亲属关系的某类人以外,还基于隐喻或转喻机制产生了指称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用法,如“婆婆”已有的隐喻用法和近年来“大哥”“小弟”产生的隐喻用法、“大姨妈”“姨妈”...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 隐喻义 转喻义 释义 
汉语听觉动词跨域演变研究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66-70,共5页林鑫萍 
汉语听觉动词“听”“闻”“聆”主要受转喻机制影响,围绕“听”这个动作,由听的动作联想到动作的内容、结果、目的、实施主体、实施状态等方面,跨域引申出社会活动义、心理活动义、名物义和视觉义。跨域演变中,基于“动作-结果”相关...
关键词:汉语 听觉动词 跨域演变 转喻机制 
文本类型与转喻机制视域下的实用文本翻译过程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3年第12期38-42,共5页马立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9AYY014)。
文本类型不同,文本功能就不同。实用文本的功能特征决定了实用文本翻译过程中相应的功能转换(替代),从而使文本类型也发生相应的转换(替代)。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机制是一种翻译策略,体现在翻译过程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替代关系。翻译过...
关键词:文本类型 转喻机制 实用文本 翻译过程 
隐喻机制与转喻机制的共通性探究——以汉语新闻热词英译为例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135-140,共6页马立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段,更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两者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认知、理解、体验未知的、抽象的事体提供了便利。论文结合汉语新闻热词的特点,根据翻译过程中的隐喻性(对应性、解释性、创造性、文化性)和转喻...
关键词:隐喻机制 转喻机制 汉语新闻热词 共通性 
多模态话语的互动意义与转喻机制研究——以北京冬奥会中国风双语预告片为例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70-76,共7页周静 
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0967);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项目(2021CX 183)。
以视觉语法互动意义和转喻机制理论为基础,对冬奥会倒计时30天预告片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能进一步全面分析动态视频的话语功能,增强语篇互动意义的可解读性。同时,通过空间部分代整体、成员代范畴、显著特征代范畴、符号代事件、时间代...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 视觉语法 互动意义 转喻机制 冬奥会 
英语三词短语动词构式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3年第4期106-114,共9页江桂英 王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汉英口译自建语料库的语块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8YJA740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英语三词短语动词构式Verb+Adverb+Preposition(VAP)是短语动词构式的一个子类,其语义复杂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抽象性和多义性。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牛津当代英语成语词典》中的VAP构式进行穷尽式提取和分析,并探究典型VAP构式go ...
关键词:VAP构式 概念整合  转喻机制 选显压制模式 
体认视域下量词“把”的词义演变研究被引量:2
《外国语文》2023年第1期20-30,共11页廖巧云 李蕊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英语义修辞的文化对比研究”(19AYY011);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科研项目“汉外语义修辞话语识解的文化机制对比研究”(2018114027)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研究结合CCL语料库分别对“把”的集合量词、个体量词和动量词这三种形式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历时分析发现,量词“把”的这三种形式在出现时间和计量对象方面都有所差异,而它们的计量对象都在不断增加和抽象化。我们进一步从体认视角分...
关键词:量词“把” 体认的多重互动 转喻机制 
句法语义错位现象中范畴转换的转喻机制被引量:1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63-69,共7页刘建稳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时空认知差异下的汉英句法语义关系对比研究”(19AYY012)。
语法分析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揭示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合理解释句法语义的错位现象。错位现象是语言系统自身缺省的基本特征,源于语言系统的开放性,其本质是非范畴化,具体体现为特定句法成分的功能与范畴的转移。从微观的角度讲...
关键词:句法语义错位 范畴转换 转喻 语法分析 
“飒”的词化及其语义演变动因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97-100,共4页曹云 赵球 王光和 
“飒”字频频亮相于网络媒体并入选“2020年十大流行语”。“飒”的“很酷”“干净利落”等新义与本义“形容风声”相距较远。“飒”的流行新义是其在古代汉语中对言结构用法的复现,基于本义通过链条式发展隐喻而来。“飒”成为流行语...
关键词:“飒” 语义演变 语素词汇化 转喻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