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心理

作品数:234被引量:29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永胜周普元梁恒豪沈洋姚学丽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紫阳真人内传》的冥契主义及其历史内涵
《宗教学研究》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郭硕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教心理学前沿《APA心理、宗教与精神性手册》翻译和研究”(23BZJ015)阶段性成果。
道教神话用宗教语言表达了古代修道者的冥契经验,但因其晦涩,从而较少与现代宗教心理学直接对话。在此意义上,本研究以上清经典《紫阳真人内传》为样本,导入宗教心理学冥契主义研究方法对该道教修行经典实施文本解析,从而展示道教冥契...
关键词:冥契经验 《紫阳真人内传》 宗教心理学 
中国宗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1964-2024)及启示
《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梁恒豪 
中国的宗教学理论研究经历了初创奠基、明显进展、发展繁荣、时代创新四个阶段,为中国宗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基于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人类学四个分支学科的发展来展现中国宗教学理论研究的发...
关键词:宗教学理论 宗教哲学 宗教社会学 宗教心理学 宗教人类学 
冯特群体宗教心理学的结构、动力及方法
《科学与无神论》2024年第1期47-57,共11页周普元 魏潇枫 周煜宸 
威廉·冯特是中国学界公认的宗教心理学创始人,对其群体宗教心理学的结构、动力及方法进行总结和批判,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体系构建.在结构和动力上,冯特以"群体心理演变规律遵从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为基本原则,探寻"主体人群"...
关键词:群体宗教心理学 宗教发展规律 宗教发展阶段 
论宗教神秘本质及诸因素的运演机制
《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5期126-134,共9页周普元 周煜宸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专项(编号:2022VZJ022)阶段性成果。
神秘是宗教的根基,它只能被感知但不可描述、“不可言说”,是一种逃避理性意识的“被遮蔽”的非理性体验。奥托运用宗教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把宗教“不可言说”的形而上学实体存在论,转化为一种主体的意识分析和生存主义的诠释学说。根...
关键词:宗教现象学 宗教心理学 神秘 神圣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的内容、特点及方法被引量:1
《科学与无神论》2023年第3期54-62,共9页周普元 李苹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借助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宗教意识、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宗教体制等相关构成要素开展规律性研究;具有指导思想鲜明性、批判性、无神论特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 中国化 无神论 
精神分析视域下个体宗教观念形成的心理根源
《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6期23-31,共9页陆丽青 沈梦颖 陆羽婕 
诸多精神分析学家从个体发生的视角对宗教观念形成的心理根源做了解释。弗洛伊德将宗教视为神经症,而上帝则是理想化的父亲;荣格把集体潜意识置于上帝的位置,认为宗教是集体潜意识的自然生命;客体关系学派认为良好的母婴关系是宗教体验...
关键词:宗教心理学 宗教观念 精神分析 心理根源 潜意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的独特学术价值被引量:1
《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4期1-7,共7页陈永胜 
国家社科基金2021年项目“中国宗教心理学思想史研究”(21BZJ00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维度,论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的独特学术价值。在研究对象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以无神论心理的培育为根本,以有神论心理的引导为主线,以反邪教心理的对策为补充,这样就和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宗教心理学 独特学术价值 
关于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被引量:2
《科学与无神论》2023年第2期63-70,共8页陆丽青 陈永胜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宗教心理学思想史研究”(21BZJ001)的阶段性成果。
在思考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时,必须遵循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思路,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三种方法论策略。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地位。第二,依据研究问题...
关键词: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宗教心理学 研究方法 
论普列汉诺夫宗教心理学说被引量:1
《世界宗教文化》2022年第5期18-25,共8页郝瑞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列宁宗教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编号:19BZJ009)阶段性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宗教心理问题。这些论述,虽然主要是其在阐发历史唯物论“五项因素”公式过程中衍生形成的,并且散落于不同论著之中,但是丰富而深刻,不但包括对宗教与社会心理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关键词:宗教情感 宗教心理学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 
论中年人的心理时间与空间宗教意识——读柏格森《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埃里克森《甘地的真理》
《宗教心理学》2021年第1期43-58,共16页周普元 
新疆社科基金委托项目(21&ZJG004)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基于柏格森绵延时间理论和埃里克森时间、空间与自我均衡理论,阐述个体生命周期渐进至中年人阶段呈现出的宗教心理特征。宗教道德心理现象是生命冲动、绵延时间在空间意识中对自身的展现。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自身肌体中,具有道德属性...
关键词:宗教心理学 心理时间 空间宗教意识 时间空间均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