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欲

作品数:262被引量:14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商传王泽应王鹏董莉莉吴灿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贞观之治
《创新作文(小学5-6年级)》2024年第8期32-33,共2页洋洋兔 
原文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关键词:贞观之治 侍臣 纵欲 
古代奇葩帝王之死 肥胖纵欲、修仙嗑药、天降落雷
《环球人文地理》2024年第4期100-103,共4页剑心  
尽管古代的帝王都认为自己是“天子”,自命不凡,以“万岁”自称。但事实上,很多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岁,仅为历史上有年寿记录的名医、名僧平均寿命的二分之一。
关键词:平均寿命 名僧 帝王 
前列腺癌与纵欲
《保健与生活》2023年第1期51-51,共1页陈日益 
前列腺癌即生长在前列腺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癌症之一,大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前列腺癌是一种进展特别缓慢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阶段不易被发现,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费力、腰痛、尿急、血...
关键词:前列腺癌 恶性肿瘤 疾病早期 尿急 纵欲 年轻人 
禁欲、纵欲与适欲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2年第11期46-46,共1页杨吉生 
古人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色,性也。”对于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性本能,古人认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杀人;譬如水火,能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死矣。怎样趋利求“生人”,避害防“杀人”呢?其中的关键就是掌握好禁欲、...
关键词:禁欲 饮食男女 性本能 适欲 纵欲 杀人 
恣情纵欲 女人也伤身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2年第10期11-11,共1页连孝华 
铭辉和婼澜33岁缔结鸳盟,两颗炽热的心撞击在一起,迸发出灼人的火花。随着性经验的积累和性欢乐的获得,婼澜的性欲日渐旺盛,除了来“例假”那几天外,几乎天天要和老公缠绵,有时一次还不满足。如此不到一年,婼澜时常感到性生活后头晕困...
关键词:腰膝酸软 性经验 尿急 困倦 性生活 医生 头晕 
老年人别因“纵欲伤身”之说而禁欲
《保健与生活》2022年第17期51-51,共1页马晓年 
部分老年人不分具体情况而相信“纵欲伤身”之说,结果明明有性要求,却不敢过性生活。他们其实没有明白什么才是“纵欲”,尤其是没有正确认识到,什么方式、频率和时间过性生活才真正算得上纵欲,只是想当然地限制或终止了自己的性活动。...
关键词:性生活 现代医学 老年人 纵欲 禁欲 伤身 
纵欲戕生 古今同慨
《养生保健指南》2022年第9期31-31,共1页华忠义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分别提到“不妄作劳”“以妄为常”。前者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休闲娱乐中要避免太过强烈、过度、胡乱而没有节制或违背常规消耗体力精力的活动与行为,如心劳、体劳或房劳等。而后者与此相反,把违背常规,...
关键词:以妄为常 不妄作劳 上古天真论篇 休闲娱乐 习以为常 日常生活 
明清医家对纵欲与疾病关系的思考
《医学与哲学》2021年第20期76-80,共5页周伟义 
在明清医家看来,纵欲既可以直接为机体带来疾病,也可以通过损耗“真元”,使机体更容易发生疾病。纵欲具有致使全身病变的能力——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因此,纵欲与疾病具有最为根本的联系。明清医家对纵欲致病产生机理的阐释不尽相同,...
关键词:明清 纵欲 疾病 医学 
从“以茶养廉”到“与佛结缘”——魏晋南北朝的茶文化发展
《现代阅读》2021年第9期27-28,共2页尤文宪 
以茶养廉的魏晋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气十分奢靡,在一些进步政治家的积极倡导下,以茶养廉之风开始出现。由此可见,茶逐渐超越了其自然属性的范畴,开始进入世俗社会。当时,门阀制度盛行,官吏及贵族皆以夸豪斗富为美,使得纵欲主义盛...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门阀制度 世俗社会 纵欲主义 魏晋时代 养廉 茶文化 自然属性 
明清时期理学与纵欲风气的互动被引量:1
《安徽史学》2021年第4期34-41,共8页周伟义 
明清时期的纵欲风气,是人类自然属性的表达,表明理学教化在实践上的松动,士人们对欲望的态度已不再完全受制于理学的价值判断。在与纵欲风气的互动中,无论是笃行“天理”还是溺于“人欲”,士人们都承认欲望难以消灭但必须消灭,因为其蕴...
关键词:明清时期 纵欲风气 人欲 理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