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文学

作品数:58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肖向明夏莹马海燕门红丽王传斌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惠州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津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研究》《开放时代》《社会科学辑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父亲和“遵命文学” 我对1949年后李霁野文学活动基本思路的回顾和肤浅理解——写于父亲120周年诞辰之际
《上海鲁迅研究》2024年第1期8-17,共10页李方仲 
整理和出版父亲的文集是我在2000年退休后这二十多年里的主要工作之一。如果说在前期,我主要是埋头于机械地复制他留下的文字,那么,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深入,我也开始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对他创作和翻译的基本思路的探索上,力图通过梳理...
关键词:遵命文学 李霁野 基本思路 创作和翻译 文集 发展脉络 
黄亚洲的一本诗集与一个城市——兼谈“遵命文学”
《杂文月刊》2015年第2期50-51,共2页叶坪 
眼前放着的是黄亚洲著、北塔译,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英双语诗集《我在孔子故里歌唱》。这本诗集是亚洲赶在我应邀赴台北参加《创世纪》诗刊六十周年社庆雅集活动之前用特快专递寄赠。译者北塔亦为我之好友,遗憾的是我不懂英语,无法...
关键词:孔子故里 《创世纪》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一本 鲁迅文学奖 北塔 中国新诗 情感共鸣 者北 “纯文学” 
《方国珍神道碑铭》的叙事策略与宋濂明初的文章观被引量: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86-92,共7页左东岭 
本文通过宋濂对于方国珍碑铭撰写中所采用的叙述策略及其原因的探讨,揭示了其中所体现的文章观念。文章认为,宋濂为了迎合朝廷需要,对于方国珍的生平采取了许多美化的手段,他不仅隐藏了自我的真实情感,同时还隐藏了传主的许多生平史实,...
关键词:叙述策略 掩饰美化 遵命文学 实用观念 
北平五讲——鲁迅在北京(九)
《北京纪事》2013年第7期100-103,共4页黄乔生 
1932年11月,鲁迅赴北平探望母亲期间,分别应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之邀,发表了著名的“北平五讲”:在北京大学讲《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在辅仁大学讲《今春的两种感想》(以上均为11月22日)...
关键词:北京大学 北平 鲁迅 北京师范大学 遵命文学 辅仁大学 文理学院 中国大学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重读“红色经典”现象
《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42-45,共4页马海燕 
"红色经典"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构成了中国"十七年文学"的主体,并在文革期间占据了统治地位。通过继承"五四"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精神对"红色经典"进行新的审视,我们不难发现,文学不可能永远是权利化、僵硬化的,它应该充满批判的精...
关键词:“红色经典” 权利话语 遵命文学 重溯 
人性、诗性、神性构筑的《锁沙》
《文学自由谈》2011年第6期81-88,共8页唐小林 
阅读郭严隶的长篇新著《锁沙》,使我想起鲁迅。上世纪20年代初,鲁迅自称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是"听将令"的结果。10年后,又称之"遵命文学",说他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呐喊》是听从时代召唤的...
关键词:人性 诗性 神性 《呐喊》 遵命文学 历史条件 文学现象 鲁迅 
学会独立
《学习之友》2009年第8期4-5,共2页梅桑榆 
保持人格独立,是许多人,特别是生产“精神食粮”的作家所向往的。保持人格独立,不看他人脸色,不受他人驱使,不违心地写“歌德”文章、遵命文学;保持人格独立,享有精神自由,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然而,向往归向往,真正实现...
关键词:学会 人格独立 精神食粮 遵命文学 精神自由 向往 他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听将令”与“遵命文学”辨析被引量:3
《上海鲁迅研究》2009年第2期14-28,共15页缪君奇 
在'五四'新文化大潮中,鲁迅从寂寞中决然奋起,用他的如椽巨笔,写下了许多卓异的篇章,从而成为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奠基人;并为推动这场最终使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运动的深入,做出了贡献。对于这个时期的创作缘由,鲁迅曾先后自述或评价为...
关键词:辨析 文学 思想史 中国 将令 言说 观照 时期 
掌握领导讲话稿起草的几个要诀
《西藏统一战线》2009年第2期29-30,共2页庄聪生 
文稿起草既是一种“遵命文学”,也是一项融入起草人主观努力的创造性劳动,既要考虑“谁来讲”、“以什么身份讲”,也要把握“对谁讲”。也就是说,成功的文稿必须同时兼顾领导人、起草人和听讲人,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那么,如何处理...
关键词:领导讲话稿 文稿起草 创造性劳动 遵命文学 主观努力 起草人 领导人 忘记 
从“遵命文学”想到的——当代知识分子的定位问题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第5期96-97,共2页夏莹 
本文并不想对鲁迅认知史作一番梳理,而是就鲁迅与"遵命文学"这个话题,做一个切片式的东西。希望能从中得出些思考,启示甚至是疑问。某种意义上说,鲁迅是与知识分子的当下存在密切相关的。知识分子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给自己定位?或者说整...
关键词:遵命文学 定位 知识分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