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电影

作品数:470被引量:642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庆丰欧孟宏松丹铃罗素敏杨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电影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电影里的民族精神
《党建文汇(下半月)》2024年第5期55-55,共1页尹一伊 
作为传播效果最好、影响力最大的文艺形式之一,中国电影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传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左翼电影运动应运而生,产生了《渔光曲》《...
关键词:左翼电影运动 中国电影史 现实主义传统 文艺形式 家国情怀 创作高峰 传播效果 危急存亡 
袁牧之引退原因献疑
《文艺争鸣》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丁珊珊 
袁牧之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20世纪30年代,他是一位成就斐然、享誉上海滩的左翼艺术家:从剧人起步,后踏入沪上影坛,主演了《桃李劫》(1934年)、《风云儿女》(1935年)、《生死同心》(1936年)、《八百壮士》(1938年)等左...
关键词:袁牧之 延安电影团 国防电影 左翼电影 中国电影史 《都市风光》 革命理想 舞台剧 
“抗日神剧”从何而来?--中国电影史角度的抗战电影源流与发展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21年第18期28-32,共5页王若璇 袁庆丰 
“抗日神剧”的出现与热播是过去十年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当下角度而言,它既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新动向之一,也是中国影视文化的组成部分。“抗日神剧”从何而来?从电影史的角度而言,通过梳理1949年前左翼电影以及由此转化而来的国防电影和...
关键词:“抗日神剧” 左翼电影 国防电影 抗战电影 
反响、影响与历史回响——苏联电影《生路》在中国被引量:4
《文艺研究》2020年第5期109-120,共12页贾斌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资料挖掘、整理与资料库建设”(批准号:18ZDA26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苏联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批准号:19YSC003)成果。
作为中苏复交后在华公映的第一部苏联电影,《生路》在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其中既有电影艺术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各种电影之外的因素。作为一面"我们的镜子",《生路》给中国电影界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许多中国电影艺术家...
关键词:左翼电影 有声电影 《生路》 电影史 左翼影评 中国电影界 
袁牧之创作之维:女性主体、群像悲剧与人道主义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19年第14期13-16,共4页张琳 柳宏宇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8ZD14)
袁牧之被誉为影坛的“千面人”,集表演、剧作、导演和电影事业家于一身,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人物。早年参加剧社表演与创作,在当时的很多期刊上发表小说与剧本,随后主演了电通公司的《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生死同心》...
关键词:左翼电影运动 中国电影史 袁牧之 电影事业 《都市风光》 《风云儿女》 女性主体 有声片 
电影史学的扛鼎之作——评丁亚平的《中国电影通史》
《中国艺术时空》2017年第2期114-119,共6页谢洋洋 
丁亚平的新作《中国电影通史》,近由中国电影出版社与文化艺术出版社联合出版。它的出版将载入中国电影史学。《中国电影通史》,是迄今最完整的一部中国电影史。作者采取以电影和人结合的方式进行写作,全书按时间段落将中国电影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电影 电影史 扛鼎之作 中国当代电影 李少白 程季华 软性电影 艺术理想 左翼电影 延安电影 
1930年代新市民电影的盛装返场——以2010年的《让子弹飞》为例被引量:2
《学术界》2013年第4期185-195,290,共11页袁庆丰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研究>(2011C2-007)系列成果之一
影片中的历史景象不全是编造出来的,因为真实的历史往往比故事里的人物和事情还可笑,这就是魔幻历史主义的创作态度。把可笑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演绎成电影并在市场上大卖其钱,这就是科学现实主义的制片策略。是的,这样的电影很庸俗,但...
关键词:姜文 票房 新市民电影 左翼电影 新左翼电影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链条上的主旋律电影及其未来走向被引量: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00-106,共7页彭涛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主旋律电影的发生与转型研究"(120002040494);"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影响力研究"(120002040702)
"主旋律"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对异质性价值的疑虑或者排斥,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其领地日渐收缩的一种"应激反应"。主旋律电影与中国电影史链条上各相关时期的电影既有承继关系,也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重要载体...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中国电影史 左翼电影 十七年电影 共同文化 
1930年代左翼电影中的底层女性形象
《艺术评论》2010年第5期44-47,共4页邹赞 
1930年代的中国电影格局基本上是由联华影业、明星影片公司和天一影片公司三分天下。“30年代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分期,这一时期的电影跳出了20年代神怪武侠片的窠臼,阶级意识取代了家庭伦理观念,才子佳人故事让位于新式男...
关键词:左翼电影 30年代 女性形象 明星影片公司 左翼文化运动 中国电影史 家庭伦理观念 才子佳人故事 
左翼电影:革命文艺在商业文化中的实现
《戏剧丛刊》2007年第3期79-80,共2页李峰 
20世纪20年代中至30年代初,当美国好莱坞电影进人鼎盛时期的时候,在亚洲金融中心——上海,电影业也紧随其后形成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商业电影浪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新鸳鸯蝴蝶派的电影充斥市场,...
关键词:左翼电影 商业文化 革命文艺 20世纪20年代 商业电影 好莱坞电影 中国电影史 鸳鸯蝴蝶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