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心理

作品数:111被引量:18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兰刚李远贵张天伟叶晓云张英更多>>
相关机构:新乡医学院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陕西师范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初中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
《宁夏教育》2021年第3期57-58,共2页马忠华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学生期中考试作弊为例,分析了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结合学生心理和教学实际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学生 考试 作弊 
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
《人文之友》2019年第13期122-122,共1页赵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考试作弊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日益严峻,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担忧与关注,因此,必须对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此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考试作弊 心理分析 
论成人高考的考风考纪建设及其作弊预防
《知识文库》2019年第2期247-247,共1页姜志华 
近年来,我省成人高考的考风考纪明显好转,考试也越来越阳光。但是考生作弊现象仍然存在,呈现多形式,多手段,高科技,造成作弊的原因也多层次,多元化。只要从考风考纪建设、考试模式以及考试监管等多个层面同时入手,各种措施配合使用,一...
关键词:成人高考 作弊心理 考风考纪建设 考试作弊 
新时期大学生作弊心理及防控对策研究
《民营科技》2017年第2期217-218,共2页张向科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金资助(GZJG1512724)
考试作弊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学生的品德问题,而是已然成为高校的普遍问题以及社会问题。基于目前高校学生作弊越来越严重这一事实,从学生作弊心理为主要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问卷、深度访谈、个案等综合调查方法,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
关键词:大学生 作弊心理 三位一体 
开放教育学生考试作弊心理面面观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年第3期306-306,308,共2页高世勇 
电大开放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考试管理方法。但是,这套考试管理方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在开放教育学生中出现了不少考试作弊现象,这样势必影响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电大办学的声誉。因此,通过对学生作弊心...
关键词:开放教育 考试作弊 心理分析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探讨与应对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第80期5-5,共1页刘庚 
尽管考试之前各高职院校不断强调诚信考试,严肃考风考纪,但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依旧较为普遍。本文从学生心理视角对高职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展开研究,并就如何减少甚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 考试作弊 心理研究 应对策略 
从考试作弊心理看大学生诚信教育——以考研“枪手”忏悔后悔一生事件为例被引量:2
《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30期54-55,共2页付亚萍 康钊 
考试作弊心理的产生是当代大学生不当处理考试焦虑的结果。高校考试作弊是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严重不道德行为,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从考试作弊现象出发探讨大学生诚信品质出现偏差的问题,认真分析考试作弊心理的成因,强调对...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作弊 诚信教育 
大学生作弊心理背后的道德追问被引量:1
《亚太教育》2016年第9期250-251,共2页莫瑶 
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作弊现象,我们不得不追问和反思大学生作弊行为背后的真正质性是什么?是人品的好坏,抑或是道德的追责。本文以大学生作弊的道德角度,通过数据调研,从大学生作弊的个体、群体和社会心理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柯尔...
关键词:作弊 心理 道德 
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被引量:3
《经济师》2015年第7期174-175,共2页戴世英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担忧。文章通过阐述考试作弊的特点和危害,分析了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特点,在教育评价体系、优化课程体系、诚信教育和心理疏导、完善考试监督机制等方面,探讨了...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考试作弊心理分析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原因及对策浅谈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年第16期201-201,共1页卢海霞 张瑞珠 
大学生考试作弊之风愈演愈烈,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大学生的诚信危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毒瘤,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屏障。明晰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据此,找出并践行制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有效措施,将有利于重塑大学生诚信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作弊 心理原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