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割频率

作品数:24被引量:18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锋瑞周国逸温达志丁明懋张德强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广东省粤北第二示范牧场更多>>
相关期刊:《北方农业学报》《草业科学》《中国农学通报》《草业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星火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刈割频率、混播比例和混播组合对盐碱地混播草地产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被引量:7
《中国草地学报》2022年第8期61-68,共8页刘启宇 云岚 陈逸凡 郭宏宇 李珍 高志琦 石凤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672);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专项(YZGC2017012)。
在内蒙古中西部轻度盐碱地,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分别与新麦草、缘毛雀麦、长穗偃麦草不同混播比例(豆禾比1∶1、1∶2、1∶3)建植3年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设3个刈割频率(年刈割1次、年刈割2次、年刈割3次)研究不同刈割频率、混播比例和混...
关键词:混播草地 刈割频率 混播比例 牧草产量 种间竞争关系 
种植模式与管理措施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高羊茅草地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5
《中国草地学报》2022年第7期61-69,共9页马琦 杨利烨 石薇 常生华 贾倩民 侯扶江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2020BBF02013);兰州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队伍建设-科研启动费(561119204);2018年度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8ZD2FA009)。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AT:紫花苜蓿和高羊茅混播;A:紫花苜蓿单播;T:高羊茅单播)和管理措施(N1M1:不施氮,每25d刈割;N1M2:不施氮,每50d刈割;N1M3:不施氮,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N2M1:施氮,每25d刈割;N2M2:施氮,每50d刈割;N2M3:施氮,紫花苜蓿初...
关键词:施氮 刈割频率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刈割频率对天然羊草草原羊草叶钙、铁、锌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北方农业学报》2022年第2期86-93,共8页闫春霞 赵曼 宝音陶格涛 赵一安 祁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0228);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zdzx2018016)。
【目的】明确不同刈割频率对天然羊草草原羊草叶中Ca、Fe、Zn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刈割方式。【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19年对样地羊草进行不同频率的刈割,集中采样后对羊草叶中Ca、Fe、Zn及14种氨基酸的...
关键词:天然羊草草原 刈割频率    氨基酸 
不同刈割频率对黄土高原陇东苜蓿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草业科学》2020年第1期117-125,共9页杨利烨 杨天辉 常生华 刘永杰 贾倩民 侯扶江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_17R50);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19-33);兰州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队伍建设经费-科研启动费(508000-561119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472);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XDA2010010203);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课题(2014CB138706);2018年度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8ZD2FA009)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Longdong’)草地的合理利用方式,本研究于2012至2013年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陇东苜蓿单播试验,试验分为多次刈割和一次刈割两种利用方式。结果表明:两年在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株高累积...
关键词: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 刈割频率 营养品质 
刈割频率对饲用甜高粱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被引量:6
《中国糖料》2018年第1期35-37,39,共4页唐桃霞 王致和 张亚萍 张肖凌 张秀华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1502JKDA006)
以饲用甜高粱海牛品种为试材,以不同刈割频率为处理:年刈割1茬T_(1-1)、年刈割2茬第1次T_(2-1)和第2次T_(2-2),研究刈割频率对甜高粱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适度的刈割频率有利于分蘖,会降低株高、主茎粗和节数;(2)刈割...
关键词:甜高粱 刈割频率 产量 饲用价值 
收获制度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现代牧业》2017年第4期21-23,共3页王彦华 张亮 郑杰 张晓霞 郑爱荣 李鹏飞 
紫花苜蓿作为牧草之王,是草食畜牧业中重要的优质豆科牧草,收获制度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从刈割时间、刈割频率和留茬高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综合研究结果,紫花苜蓿的最佳刈割期是初花期...
关键词:紫花苜蓿 刈割时间 刈割频率 留茬高度 生产性能 
刈割频率对牧草影响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草业与畜牧》2012年第6期21-25,共5页孟可爱 刘小飞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基金(zz2010-02)
不同的刈割方式(包括刈割时间、刈割次数、留茬高度)对牧草的生长、再生及牧草周围的环境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就刈割频率对牧草的生产性能、土壤环境、牧草品质等几方面的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为牧草合理刈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刈割频率 牧草 影响 研究现状 
刈割频率对牧草影响的研究现状
《广西畜牧兽医》2012年第3期184-186,共3页孟可爱 刘小飞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基金(zz2010-02)
刈割频率是牧草刈割方式的一个关键因素。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当年收获干草的数量和品质,而且也间接影到以后草地生产力的维持和提高。适宜的刈割频率不仅能保证草地的产量和营养物质的高额收获量,还可以提高草地翌年的越冬率、再生性和产...
关键词:刈割频率 牧草 草地生产力 刈割方式 营养物质 生长发育 收获量 再生性 
不同刈割频率对四翅滨藜当年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第2期23-24,共2页滕玉风 李小燕 占玉芳 鲁延芳 
科学技术部农村科技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下达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8GB2G100323)
进行了四翅滨藜全年刈割1次、2次、3次和4次饲草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四翅滨藜年刈割2次、3次可以获得较高的鲜草产量,单株鲜草产量分别为2713.2和2458.7g,年刈割2次鲜草产量是年刈割1次、4次的2.3倍和1.5倍。年刈割2次、3次的干草...
关键词:刈割 鲜草产量 干草产量 鲜干比 四翅滨藜 
刈割频率对皇竹草产量及其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被引量:7
《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5期39-41,共3页李德明 刘金祥 孙进武 
采用每30(T1)、60(T2)、90(T3)、120d(T4)刈割1次4个处理,分析刈割频率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刈割频率对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皇竹草的刈割频率对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湛江地区,不同处理的皇竹草的产量高低为T3>T2>T1>T4,不...
关键词:皇竹草 刈割 产量 光合生理生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