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派艺术

作品数:20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期刊:《公关世界》《大舞台》《中国京剧》《中国戏剧》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为传播奚派艺术奋斗终生(下)——缅怀奚派传人孟筱伯
《中国京剧》2012年第8期44-46,共3页许俊德 王少甫 
四、继承发扬奚派艺术 孟筱伯平时在家,心不离戏,口不离盐,精心揣磨奚派唱腔,深入研究奚派特点,传扬奚派艺术。
关键词:奚派艺术 传人 奋斗 传播 继承发扬 唱腔 
为传播奚派艺术奋斗终生(上)——缅怀奚派传人孟筱伯
《中国京剧》2012年第7期49-51,共3页许俊德 王少甫 
孟筱伯原名孟昭检,祖籍河南省商丘市。1924年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出生在河北保定市。1944年就读于成都光华大学。1950年11月拜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为师。
关键词:奚派艺术 京剧表演艺术家 传人 奋斗 传播 1950年 商丘市 河南省 
京剧票友登上“长安”舞台
《中国京剧》2011年第12期31-31,共1页封杰 
2011年11月6日,由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的“票友联谊会”正式拉开帷幕,一批来自北京湖广会馆庚扬集票房、北京青年京剧社、莲花池雅韵剧社、奚派艺术俱乐部的票友和天津、大庆等地的票友欢聚一堂。
关键词:北京长安大戏院 票友 京剧 舞台 湖广会馆 奚派艺术 联谊会 莲花池 
奚啸伯是社会的奚啸伯——记“京剧大师奚啸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艺术教育》201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奚啸伯先生的奚派艺术,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就与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的谭派、杨宝森的杨派,并称为各有特色的四个老生流派。奚啸伯创立的奚派艺术在“听觉上有洞箫之美、视觉上有书卷之气”,是奚啸伯先生在其深厚文学修养的基础...
关键词:诞辰100周年 纪念活动 大师 京剧 社会 奚派艺术 40年代 20世纪 
啸伯长啸清新永新
《中国京剧》2011年第3期4-13,共10页封杰 
京剧后“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先生1929年下海搭班唱戏,先后为尚和玉、杨小楼、尚小云、梅兰芳配戏。8年后,他自组忠信社挑梁演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他创立的奚派艺术,无论是唱念,还是做表,都是大家谈论的话题,尤其是那洞箫...
关键词:清新 奚派艺术 京剧 杨小楼 尚小云 梅兰芳 演出 洞箫 
清新典雅洞箫美——浅谈京剧“奚派”艺术
《公关世界》2011年第6期72-72,共1页王健卿 王会珍 
奚啸伯先生的表演艺术着重通过在“声”、“腔”、“字”、“韵”上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和精神风貌。我们在奚啸伯先生所在剧团深受影响。
关键词:表演艺术 京剧 洞箫 典雅 清新 刻画人物 精神风貌 “声” 
奚啸伯艺术纵横谈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1年第1期31-35,共5页欧阳中石 
著名京剧艺术家奚啸伯先乍,是以20世纪30年代末、20世纪40年代、20世纪50年代初为鼎盛期的所渭“四大须生”之一,是在京剧须生行当中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的唱、念、表演以及有关艺术的理论,都有深湛的造诣,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他...
关键词:京剧艺术家 20世纪 30年代 40年代 50年代 奚派艺术 鼎盛期 成就 
张建国 在“突围”中守望京剧
《中国戏剧》2008年第8期15-17,共3页靳文泰 
张建国是农民的儿子,父亲爱京剧,耳濡目染,他也迷恋上京剧,由恋而痴。他从进入石家庄地区戏校开始,在京剧舞台上奋斗了36载。天道酬勤,他从一个农民子弟成长为京剧舞台上屈指可数的著名老生演员之一;他在舞台上的活跃令沉寂多年...
关键词:京剧院 张建国 守望 突围 奚派艺术 石家庄地区 老生演员 大学校园 
振奚派得一步之先 弘国粹开老树新花——记京剧名家张建国
《中国京剧》2008年第7期8-10,共3页靳文泰 
张建国从进入石家庄地区戏校开始,投身京剧事业已有36个年头了。36年的光景,他从一个农民子弟,历经艰难困苦却矢志不渝,在心爱的京剧艺术舞台上,抱定与中国京剧同行的信念百折不回。天道酬勤,他不是梨园世家,却怀揣梦想在京剧舞...
关键词:京剧事业 张建国 名家 国粹 奚派艺术 石家庄地区 京剧艺术 
小学生给张建国的一封信
《中国京剧》2008年第7期14-14,共1页王筱萌 周华 苏雅璇 韩美淳 赵一玮 吕思睿 张湘涵 李梦华 关欣 江竹青 安静宜 
张叔叔: 您好!我们是您的老乡,一群小戏迷。我们现在在石家庄市裕华西路小学上学。您在电视中腔圆韵足的演唱让我们倾倒,在学艺中刻苦排戏的精神让我们敬佩,我们为自己的老乡成为当今京剧舞台上奚派艺术的佼佼者感到骄傲和自豪。...
关键词:小学生 张建国 奚派艺术 京剧 戏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