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救济

作品数:28被引量:7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嘉军王利民郭明龙许少波朱福勇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财法律评论》《法学杂志》《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求索》更多>>
相关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仲裁协议的特质性及其运用研究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3年第33期52-54,共3页文炜 江申生 崔鑫 
随着经济和法治体制的不断进步,争议双方通过商事仲裁解决争议的情形越来越多,但仲裁协议有效且合法是仲裁的先决条件,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精神,是仲裁之魂。各国法律应尽可能支持争议双方通过自主选择仲裁来解决纠纷的意愿。学界对仲裁...
关键词:意思自治 仲裁协议 从宽认定 瑕疵救济 
公司决议瑕疵救济制度的功能反思与规则重构被引量:5
《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100-110,共11页李磊 
公司决议瑕疵救济制度具有双重功能,即为确保公司决议合法性和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从理论构造和长期实践来看,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应当成为公司决议瑕疵救济制度设计的重点方向。我国学界更关注公司决议合法性的形式问题,却长期忽视公司...
关键词:公司决议瑕疵 中小股东保护 退出权 信义义务 
大数据背景下民事裁判文书瑕疵的识别与救济
《中文信息》2020年第1期259-259,共1页曹玲 
我国推行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制度以来,民事裁判文书成为大数据时代的重要产物,但民事裁判文书瑕疵的救济却是目前司法实务操作中混乱模糊的疑难问题.现今我国立法对于裁定补正的适用范围规定狭窄、适用条件不甚明确、补正程序付之阙如.国...
关键词:民事裁判文书瑕疵 识别标准 瑕疵救济 
论公司决议中的表决权回避被引量:3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44-52,共9页高富平 孔洁琼 
公司决议形成"公司意思"。表决为决议之必要环节,特别利害关系人表决权回避与否影响决议结果的确定,与决议成立和效力判断密切相关。表决权回避规则的设计应以"公司意思形成之保障"为立法意旨,将适用回避之"利益冲突"限于"非关于公司利...
关键词:公司决议 表决权回避 利益冲突 程序审查 瑕疵救济 
我国公司章程效力瑕疵问题之立法评析
《法制博览》2018年第7期51-53,共3页项尚 
公司章程是公司经营活动的基本准则,章程是否具有合法效力因此成为公司能否顺利设立和有序发展的首要问题。但当前我国《公司法》对公司章程效力瑕疵的规定却很少,公司章程效力瑕疵救济制度甚至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
关键词:公司章程 效力瑕疵 瑕疵救济 立法建议 
“凶宅”买卖合同纠纷之物的瑕疵救济路径分析被引量:1
《行政与法》2017年第11期89-97,共9页杨慧 吴增明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房地产交易中各种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近几年来,"凶宅"纠纷数量激增,已成为困扰购房者的一大难题。(1)"凶宅"一词在我国尚属民间称谓,现行法并未明确其定义,也无有关"凶宅"买卖合同效力的特别规定;学术界对"凶...
关键词:非正常死亡 欺诈可撤销 物的瑕疵救济 
构建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思考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6期148-149,共2页陈艳梅 
纵观当前我国实践中行政诉讼纠纷的解决机制,以及在学术界对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研究和探讨,我国引入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缺乏一些规范性的制度,本文在借鉴外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基础上,对行政诉讼...
关键词:行政诉讼和解 适用范围 程序 效力 瑕疵救济 
论法院调解的既判力被引量:2
《滨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55-60,共6页张艳 成家林 
关于法院调解的既判力,各国立法不尽相同,学理上亦多有争论。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两则真实案例分析了法院调解的特征,认为法院调解程序的非严格性和调查事实的不完全性导致了调解与判决存在诸多效力差异,一旦民事调解书所确定的法律关系成...
关键词:法院调解 既判力 预决效力 瑕疵救济 
股东会会议瑕疵救济制度探究
《法制与经济》2014年第17期47-48,51,共3页马亮 
作为一项世界性的制度,股东会会议瑕疵救济制度早已为世界各国广泛应用。股东会会议瑕疵救济制度是针对股东大会决议形成的瑕疵而产生的一项法律救济制度。股东会会议瑕疵救济制度旨在保证股东大会决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保证公司交易的...
关键词:股东会会议瑕疵 救济制度 探究 
论司法确认的效力及其瑕疵救济被引量:3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119-124,共6页郑荣聪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12-XZYJS068)
司法确认的目的在于弥补调解协议的效力,实现效力衔接,有效化解社会纠纷。法律赋予司法确认强制执行力有其实用主义的考量也有其理论正当性。关于司法确认既判力的存否问题,应从既判力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两方面分别认识。立基于该二...
关键词:司法确认 强制执行力 既判力 救济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