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味

作品数:213被引量:6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艳金伊花李春雨刘勇张小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书法之冬
《青年博览》2025年第3期39-39,共1页许冬林 
春和夏都很肉感,特别能喂养视觉。秋和冬,尤其是冬,这两个季节似乎就是用来砥砺精神的。在秋冬,肃杀和酷寒之气里,人似乎只能靠精神而活。在冬天,人是内敛的,节制的,向内而生。向内而生,就静寂了,就有了禅味和圣人气象了。书法应是冬季...
关键词:禅味 旁逸斜出 夏都 
红叶漫东山,茶汤蕴禅味——银阁寺同仁斋拜见记
《佛教文化》2023年第6期112-122,共11页南山如济(文/图) 
关吾庵在山麓月待东山光华满空思影凌乱——《足利义政和歌》昏康将军这首和歌的作者是日本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1449年-1473年在位),描写他退隐东山时的抑郁心情。月满东山,光华如水,讽讽风声拥着浓重月光入户,照见独坐书窗前...
关键词:室町幕府 和歌 退隐 银阁寺 
北宋名臣文彦博:茶中有禅味,茶汤即佛法
《月读》2023年第6期70-75,共6页杨多杰 
好去三摩地,相逢两会家。禅心究实际,慧眼绝空花。闻在东林日,常烹北苑茶。愿将甘露味,余润济河沙。—[宋]文彦博《送弥陀实师访积庆西堂顺老》日本的茶室中,常常悬着“茶禅一味”的挂轴。挂得久了,挂得多了,弄得很多人都觉得“茶”与...
关键词:茶禅一味 日本茶道 北苑茶 文彦博 茶汤 三摩地 茶室  
修身立德,兼济天下——浅谈作品《禅味德钟》的创作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年第9期141-141,共1页吴嘉炜 
紫砂壶有一种特殊的感官上的美,壶中处处蕴含着黄金比例,以精准的线条设计来增强视觉上的层次感与艺术性。作品《禅味德钟》是袭承经典器型德钟壶而来,以简洁质朴的外形给人清新的观感。德钟壶的器型端庄稳重,比例和谐,给人宽宏之感。...
关键词:紫砂壶 德钟 陶刻 
圆壶禅味意浓郁——浅析作品《禅言壶》的造型设计与精神价值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年第7期156-156,共1页吴兴达 
“形”与“韵”是紫砂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紫砂壶艺术体现的最重要的特征。紫砂造型一直是紫砂艺人精心揣摩与提炼的,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独特的理解,才能成就如今繁荣的紫砂世界。而紫砂的“韵”就在于其内在的情感价值,是较...
关键词:紫砂  造型 
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兄长光环之下,“自有一片烟波”
《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10期129-136,共8页黄金生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此为朱德咏三苏祠之作。“大文豪”之称,三苏足以当之。不过,苏辙一直被其兄巨大的光环所掩盖,一提苏辙,必先介绍他是苏試的弟弟,《宋史·苏辙传》也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 进退出处 诗赋 三苏祠 苏辙 光环 
用它吧,妥妥的
《生活潮》2022年第4期52-52,共1页孔小楠 
这款香薰机的颜值真的太赞了。它是几米和苏州博物馆联名款,中式水墨极简风设计,充满东方禅味。我选的是偏淡雅的兰花香,有三档香味浓度可选,更惊喜的是“人来即香”和夜间“人来即亮”的智能感应功能。放在卧室真的太治愈了。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 禅味 香薰 
茶味细品有禅味——浅谈“禅茶一味壶”的艺术特征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1年第7期99-99,共1页吴桐语 
茶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比较特别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禅茶一味壶"这件紫砂壶作品就将茶禅文化作为表现内容,形成了宁静、悠远的禅意韵味,在艺术设计上有创新点,将茶禅文化传播出去,展现了紫砂壶艺术...
关键词:紫砂壶 禅茶一味壶 茶禅文化 艺术特征 
论紫砂壶“悟莲”的创意设计和禅味人生
《江苏陶瓷》2021年第3期31-31,33,共2页戚鹏程 
紫砂这种看起来非常质朴、内敛的泥料在宜兴紫砂艺人手中爆发出了惊人的艺术魅力,延续了陶器、青铜器、瓷器等等艺术的精髓,又不拘一格地大力创新,为我们带来华丽的视觉体验和文化大餐。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悟莲壶",作者把多...
关键词:紫砂壶 悟莲 创意设计 禅味人生 
唐末五代书法审美意象观的转向及其“禅味”特色被引量:1
《五台山研究》2021年第1期39-44,共6页庞晓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6ZD0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唐代书法‘意象’范畴的内涵及理论形态研究”(2020SJA0868)。
唐末五代因为禅宗"心性论"的崛起,导致了初盛唐"崇法尚神"的书法观念陷入了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书法意象由唐朝的森然法度向宋代的自由写意逐渐过渡。禅宗与书法也存在着广泛而深刻地联系,在"凝神观照"、"内心了悟"及"以心见心"的层面...
关键词:唐末五代 书法意象 审美转向 书僧 禅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