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中新世以来

作品数:36被引量:21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田军杨石岭方小敏于兴河龚承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同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物理学进展》《古地理学报》《地学前缘》《地球科学进展》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东部渤海湾晚中新世以来化学风化记录及地质意义
《地质学报》2025年第3期976-990,共15页杨吉龙 张超宇 胥勤勉 胡云壮 周新郢 肖国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972196);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230091)联合资助的成果。
渤海湾西岸位于中国东部边缘海,晚新生代主要为湖相、河流相及海相沉积,厚度达数千米,是研究晚新生代古气候演变、海平面变化及区域构造活动的理想场地。本次研究对渤海湾西岸晚中新世以来的两个深孔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黏土矿物分析...
关键词:渤海湾 晚中新世 化学风化 古气候 物源 
北祁连山晚中新世以来的隆升历史——来自河道高程剖面的约束被引量:2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2期338-353,共16页苏晓倩 庞建章 王一舟 郑德文 张会平 郝宇琦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批准号:LED2021A05)资助。
北祁连山作为青藏高原隆升与扩展的最前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弥补活动构造与热年代学方法时间尺度上难以链接的不足及提供青藏高原扩展隆升机制相关证据,利用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方法模拟得出北祁连山河道陡峭指数与部分...
关键词:北祁连山基岩河道 河道陡峭指数 水力侵蚀方程 隆升历史 
帕米尔东缘晚中新世以来多阶段隆升-剥露过程:来自裂变径迹和(U-Th)/He低温热年代学的制约
《岩石学报》2023年第12期3685-3700,共16页孟云 尹继元 肖文交 THOMSON Stuart N. 王雅美 陈文 李大鹏 吴明轩 
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2019QZKK08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2903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88101、41830216);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230213);IGCP 662联合资助.
帕米尔东缘发育帕米尔造山带内最大的东西向伸展系统,对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地区的隆升时限和动力学机制等仍缺乏有效的限制。本文选取帕米尔东缘塔什库尔干地区的新生代侵入岩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锆石、磷灰石(U-Th...
关键词:帕米尔东缘 晚新生代 低温热年代学 隆升剥露 重力坍塌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深水沉积单元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2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第6期129-139,共11页苏海霞 刘姗 张莉 苏明 黄书勤 雷振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合作研究项目“北康-曾母盆地深水沉积体精细刻画”(DD20160155)。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是我国海域油气研究的重点区域,前人对该区域沉积地层的研究集中在古近系烃源岩和中中新世碳酸盐岩储层,有关晚中新世以来深水沉积发育及分布特征的研究仍很薄弱。为此,研究用2D地震数据资料识别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
关键词:北康盆地 披覆沉积 重力流沉积 沉积物供给 地形 晚中新世 深水沉积单元 时空分布 
孟加拉湾若开陆缘晚中新世以来渐进式深水水道形态-沉积演化及其源-汇成因被引量:1
《地学前缘》2023年第4期182-195,共14页朱一杰 龚承林 邵大力 齐昆 陈燕燕 丁梁波 马宏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2100)。
深水水道是当前深水沉积学研究的前沿,多期水道往往无序迁移、无规律演化;研究发现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深水水道的沉积构成和形态特征自晚中新世以来呈现渐进式演化过程,其成因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沉积特征上,从晚中新世至今若开海域深...
关键词:孟加拉湾 深水水道 形态特征 沉积构成 渐进式演化 源-汇成因 
晚中新世以来印度尼西亚海道及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协同演化及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2022年第11期1165-1180,共16页丁奕凡 田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探索晚新生代太平洋中深层经向翻转流与气候演变冰期旋回的关系”(编号:42030403)资助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海区是全球重要的热量和水汽源区,在气候系统中起到驱动作用。印度尼西亚海道的开合控制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之间水体和热量的输送,影响着暖池的发展与演化。晚中新世以来,太平洋板块向西朝欧亚板块持续俯冲,印...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海道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暖池 古海洋学 
晚中新世以来孟加拉-尼科巴扇跷跷板式沉积转换及其源-汇成因机制被引量:5
《地学前缘》2022年第4期25-41,共17页龚承林 刘力 邵大力 郭荣涛 朱一杰 齐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2100,4180211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优秀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462020YXZZ020)。
利用沉积转换事件再造关键变革期的构造活动和气候演变是源-汇系统研究的新动向和切入点。新生代以来,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的汇聚隆升以及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剥蚀、向孟加拉湾的物质输入,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源-汇系统(喜马拉雅-孟...
关键词:源-汇系统 孟加拉-尼科巴扇 沉积转换事件 青藏高原隆升 布拉马普特拉河 
南海北部晚中新世以来颗石藻Reticulofenestra属碳酸钙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年第2期161-169,共9页张惠 金晓波 刘传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046,41930536)资助。
对南海北部大洋发现计划(IODP)367/368航次的1501站位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定量分析,讨论了晚中新世以来Reticulofenestra属碳酸钙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上新世Reticulofenestra属碳酸钙通量最高,更新世次之,晚中新世最低。影响...
关键词:Reticulofenestra 颗石藻 碳酸钙通量 IODP 1501站 南海北部 
琼东南盆地陆架区晚中新世以来断层活动性研究被引量:1
《热带海洋学报》2021年第2期90-102,共13页胡守祥 姚衍桃 李健 李爽 汪灵 詹文欢 李伟 冯英辞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2014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6067);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OMG18-11)。
对琼东南盆地陆架区晚中新世以来的断层活动性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南海西北部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也对该区钻井平台的安全性评估、海洋工程勘查以及区域稳定性评价等有重要意义。研究区断层走向主要为NWW向,多数断层在晚中新世时期...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晚中新世以来 断层活动性 高分辨率断层落差图法 红河断裂带 
晚中新世以来西太平洋深水溶解铁来源的同位素示踪被引量:1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年第11期1582-1595,共14页刘若琳 郭柏 王茂宇 李伟强 杨涛 凌洪飞 陈天宇 
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编号:91858105);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22603)资助。
铁(Fe)是海洋生物生产力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深海中溶解Fe的来源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而溶解Fe的输入如何响应构造和气候变化仍知之甚少.晚中新世以来,随着亚洲内陆干旱化,输入北半球低纬西太平洋的风尘通量显著增加.同时,随着太平洋低纬海...
关键词:FE同位素 PB同位素 西太平洋 物源 中新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