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海洋学

作品数:250被引量:1314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翦知湣王汝建汪品先刘传联成鑫荣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颗石形态学及古海洋学应用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3年第4期390-400,共11页孙立舜 金晓波 刘传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536,42176060,42188102)资助。
颗石藻是一种单细胞海洋钙化浮游藻类,可以在细胞周围产生方解石质的颗石。颗石藻细胞死亡后,散落的颗石可沉降至深海,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自白垩纪以来,颗石就是海洋中碳酸钙的重要贡献者,其丰度和形态(大小、厚度、重量)决定了大洋...
关键词:颗石藻 颗石形态 钙化作用 古海洋 
北大西洋墨西拿期古海洋学:有孔虫和稳定同位素证据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3年第3期262-291,共30页章纪君 
墨西拿期(7.2-5.3 Ma)被认为是中新世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大洋钻探计划(DSDP)对地中海的首次大洋钻探发现整个地中海盆地存在着大量晚墨西拿期的盐类沉积,其上为上新世早期的正常大洋沉积所覆盖,科学家们称之为灾难...
关键词:地中海盐度危机 ^(18)O和^(13)C 偏移 干枯 古海洋学 生物地层学 有孔虫 超微化石 冰川海平面 北大西洋深层水 南极底层水 地中海外流水 速溶层 碳酸盐补偿深度 墨西拿期 中新世 
孟加拉湾中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3年第4期786-795,共10页谭龙 刘建国 黄云 Md Hafijur Rahaman Khan 徐政 刘升发 石学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6075,42130412,42206056)。
本文通过分析柱状沉积物E87-32B孔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探讨该孔陆源沉积物的源区,并进一步判别其ΣREE含量变化的古环境意义。结果显示,E87-32B孔沉积物的ΣREE含量为150.2~180.2μg/g。在经上地壳稀土元素标准化后,沉积物的稀土元素配...
关键词:孟加拉湾 稀土元素 沉积物 物质来源 印度夏季风 
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的古海洋学应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年第4期1-9,共9页秦秉斌 熊志方 李铁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晚中新世以来印度洋-太平洋暖池水体交换过程及其气候效应”(41830539)。
海洋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同时受到上层海洋钙化过程和深海碳酸钙溶解作用的影响,是一种潜在的古海洋代用指标。基于全球大洋表层沉积物的指标现代过程校准,发现当深海碳酸根离子饱和度<20μmol·kg-1,溶解作用开始显著影响浮游...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钙化作用 溶解作用 碳酸根离子饱和度 海洋碳循环 
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浮游有孔虫壳体发育过程的三维重建与壳体形态对生态和古海洋的指示意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年第4期17-29,共13页段佰川 李铁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晚中新世以来印度洋-太平洋暖池水体交换过程及其气候效应(41830539)”;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新生代西太平洋环境演化的沉积记录及机制(LSKJ202204200)”;泰山学者工程专项——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计划(ts20190963)。
浮游有孔虫钙质骨骼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之前的研究认为壳体通过提供负浮力在调节浮游有孔虫的受力平衡中起作用。然而,很少有研究对浮游有孔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进行重建和定量分析以揭示在其生命过程中壳体的功能。本...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 形态功能 个体发育 平均密度 古海洋学 
晚中新世以来印度尼西亚海道及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协同演化及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2022年第11期1165-1180,共16页丁奕凡 田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探索晚新生代太平洋中深层经向翻转流与气候演变冰期旋回的关系”(编号:42030403)资助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海区是全球重要的热量和水汽源区,在气候系统中起到驱动作用。印度尼西亚海道的开合控制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之间水体和热量的输送,影响着暖池的发展与演化。晚中新世以来,太平洋板块向西朝欧亚板块持续俯冲,印...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海道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暖池 古海洋学 
有孔虫钕同位素的来源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地球科学进展》2022年第11期1194-1203,共10页吴琼 刘志飞 马瑞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中—北部有孔虫钕的迁移行为及其示踪古洋流可行性研究”(编号:42176058)资助
有孔虫钕同位素是重建深层洋流演化的重要替代性指标。钕在有孔虫碳酸钙壳体及其自生组分(如铁锰氧化物)中存在差异性富集。有孔虫自生组分中钕的含量远高于碳酸钙壳体,是有孔虫钕同位素的主要载体。有孔虫自生组分主要形成于底层海水...
关键词:有孔虫 钕同位素 古海洋 
汪品先 探究深海大洋的科学真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2年第5期1747-1747,共1页
汪品先(1936年11月—),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推进我国深海科技的发展,开创了我国古海洋学研究,提出了气候演变低纬驱动等学术新观点。在南海主持实现了中国海首次大洋钻探,近来主持完成了我国最大的深海研究计划“...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气候演变 大洋钻探 古海洋学 深海研究 深海大洋 汪品先 
多国科研人员联合开展古海洋学科考
《石河子科技》2022年第5期19-19,共1页
在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框架下,近期,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和英国等十个国家的26名科研人员,从葡萄牙里斯本出发,乘坐JOIDES Resolution钻探船,共同开展“伊比利亚半岛边缘的古海洋学”(...
关键词:古海洋学 科研人员 伊比利亚半岛 钻探船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 IODP 澳大利亚 科考 
37ka以来日本海沉积物有机质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变化及其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4
《地学前缘》2022年第4期123-135,共13页邹建军 宗娴 朱爱美 豆汝席 林锦辉 冯旭光 董智 Sergey A.GORBARENKO 郑立伟 石学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065,41420104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海洋科学中心项目(U1606401);泰山学者攀登计划(TSPD20181216)。
海洋沉积物有机质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广泛用于有机质来源示踪、古生产力和古海洋环境重建。日本海沉积物δ^(13)C和δ^(15)N值一个显著特征是在末次冰盛期(LGM)同步负偏,但是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的演化过程的...
关键词:碳氮稳定同位素 沉积物有机质来源 海平面 末次冰期 日本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