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散文

作品数:34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庄伟杰戴荣里赵秀媛高艳彭燕彬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枣庄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科学与文化》《新华文摘》《南方职业教育学刊》《华文文学》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心无语誓愿通——论王鼎钧散文的北美新移民书写
《华文文学》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吴泰松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新世纪江西散文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3WX2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新时期‘江西散文流派’风格研究(1978-2023)”,项目编号:ZGW23201。
王鼎钧赴美后的写作一方面指向自己的“中国经验”,表达对故乡兰陵的乡愁美学。他对待故乡的态度是辩证的,既有单纯地对故乡风景和人的怀旧,又有对儒家文化影响下的科举制度、人伦关系的反思,带有国民性反思的况味。另一方面,他也书写...
关键词:王鼎钧 新移民书写 中国经验 北美经验 华文文学社团 
不可以常情常理而度之--王鼎钧散文论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0年第2期221-233,共13页肖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标号:14ZDB080)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文文学和华语传媒的共生态研究”(项目编号:17BZW036)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中外文化互渗里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青年教师创新)(项目编号:103/315119103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多年的战争经历使王鼎钧具备了和平年代的作家难以企及的阅历、悲悯和智慧,非常年代的特殊经历使作者领悟到危急时刻极具个人性的表意系统和修辞方式,从而写出“因果纠结、生死流转”中“不可以常情常理而度之”之处。作者在忧患意识和...
关键词:战争 忧患 审美 非常 平常 
那永恒奉献着却最终消亡的树——评王鼎钧散文《那树》
《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年第14期0100-0100,共1页江珍 
《那树》是台湾作家王鼎钧先生的散文名作,被收录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主要描写了一棵为人类默默奉献的大树,因与工业化不容而被人类伐倒的故事。本文通过对文章的语言风格、艺术手法、主旨情思等进行评论,以窥王鼎钧散文...
关键词:散文名篇 文学评论 《那树》 
天地大美,生生不息——王鼎钧散文《自然》的解读
《枣庄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30-35,共6页赵秀媛 
王鼎钧的散文《自然》创作于1970年代的台湾,是其第一部抒情散文集《情人眼》中的代表性作品。在《自然》里,王鼎钧以深情、灵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和谐欢畅、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融入了作家独特的感受与深沉的寄寓。本文从安宁和谐的...
关键词:安宁和谐 生生不息 自美其美 甜蜜的忧伤 
“欲望”的双重性——王鼎钧散文《那树》背后的一点思考
《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8期85-85,共1页符雅瑞 
当代散文大师王鼎钧的《那树》,虽是一篇语文教学文本,是我们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但从散文的神韵和读者更深层的思考来看,更引发我们对人类欲望的反思: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应该保持赤子之心,放下私欲,还自然葱茏,给自...
关键词:多元化价值 “双刃剑” 欲望“双重性” 赤子之心 
一方阳光,一张地图——-王鼎钧散文两篇鉴赏
《中文自修》2018年第21期11-14,共4页
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围成天井,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这样的家宅是关防严密的碉堡,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挡住了寒冷和偷盗,不过,住在里面的人也因此牺牲了新鲜空气和充足的阳光。(起笔寻常,从建筑特色入...
关键词:阳光 节选 建筑特色 房屋 门窗 碉堡 
王鼎钧散文中的乡愁书写
《雨花》2017年第22期87-90,共4页冯柏洋 
一王鼎钧是台湾最受欢迎的散文大家之一,近年来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王鼎钧被列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和'当代新十大散文家'(1)。在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下,王鼎钧的散文更加引起关注,其散文中以细腻的感情、深邃的思...
关键词:王鼎钧 乡愁文学 
浅析王鼎钧散文的艺术性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年第9期28-29,共2页宋妍 
王鼎均作为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在散文、小品文、杂文、小说等创作领域中都有开创性的建树,尤其散文成就最令世人瞩目,因为他的散文能突破传统散文的常规束缚,开始散文的新阶段。文章认为王鼎钧散文艺术的表现风格,以及王鼎钧多年的...
关键词:王鼎均 散文 艺术性 
试论王鼎钧散文中“山的意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4-18,共5页姚志林 庄若江 
王鼎钧钟情于山,乐于言山,也善于写山。在他的散文中,常以"意象化"笔法描摹或润饰某种客观物象的本体,并赋予这些客观物象以丰盈的审美内蕴,具有独特的艺术张力。在他笔下,其"山"已不单纯是"山",而是感情、精神、理想的载体,是志、魂、...
关键词:王鼎钧散文  意象 隐喻 
《黄河文学》刊发王鼎钧散文被《散文选刊》选载
《黄河文学》2015年第10期78-78,共1页
《黄河文学》20115年第7期“中国当代知名散文家新作展”栏刊发的王鼎钧散文《看插花(外一篇)》被《散文选刊》2015年第11期“域外“栏选载。
关键词:《散文选刊》 王鼎钧 文学 黄河 中国当代 散文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