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引之

作品数:323被引量:28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单殿元赵宣彭慧汪维辉钱宗武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王引之训诂理论与实践中“必”思想略说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0年第4期107-112,共6页陈建军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汉字文化圈《切韵》文献集成与研究”(19ZDA316)阶段性成果。
王引之可以说是乾嘉时期"戴段二王"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在校勘和训诂的实践中,不自觉地遵循"概率归纳逻辑"和"严密演绎逻辑"的方法,坚持"理校"和"理训"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科学的语言学学术精神。将散见于经籍中"语词"比例触类,排比归...
关键词:王引之 朴学十风 通说 归纳逻辑 演绎逻辑 
王引之《经义述闻》对虞翻《易》注的辨驳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第4期11-13,53,共4页杨效雷 
论及清代《易》学,今人多仅关注其钩沉整理汉《易》之功,以至于对清代《易》学的认识有失片面。其实,清吴派学者对汉《易》多钩稽之业,而皖派学者对汉《易》则多所辨驳之功。吴派和皖派学者都以探求经籍本义为归。吴派学者因汉儒去古未...
关键词:王引之 《经义述闻》 虞翻 
论王念孙父子的治学特点与影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3期73-77,共5页董恩林 
王氏父子治学特点别具一格:一在于其思想观念上的“通”,不拘泥于汉儒师说,不束缚于前贤定论,不局限于文字形体,实事求是,无征不信。二在于其知识运用上的“博”,即博采经、史,旁通诸子百家,这是知识的广博;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各种手段...
关键词:王念孙 王引之 治学特点 清代学术 
关于校勘学的性质与对象被引量:4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1期25-28,共4页白兆麟 
关于校勘学的性质与对象白兆麟陈垣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后更名《校勘学释例》)于1931年问世。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这部著作,关系到校勘学何时形成独立的学科,应当是我国校勘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前几年,有人宣称:"中...
关键词:校勘学 《诗经》 古籍校勘 研究对象 王引之 语言文字 《经典释文》 《毛诗》 《尧典》 基本构成 
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被引量:3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39-45,共7页吴礼权 
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吴礼权王引之是清代著名学者,一代训诂学大师。其著作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等。其中《经传释词》是一部虚词研究专著,其研究之精湛,为历代学者所交口称誉。历代学者都认为"实字易训,虚字难释...
关键词:《经传释词》 王引之 虚词研究 因声求义 一声之转 语法思想 王氏 训诂学 《马氏文通》 训释 
读书记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第6期20-22,共3页陈伟武 
古人云:读书须使有疑.书虽常读,疑则不常有,间或有之,亦难遽定.姑记一二,质诸高明,难遁“按而不断”之讥云尔.[故恶姑幽,恶姑明]《逸周书·周祝篇》:“故恶姑幽,恶姑明,恶姑阴阳,恶姑短长,恶姑刚柔.”王念孙指出:“刚柔当为柔刚,此倒文...
关键词:书记 越王 “去” 幽明 反义连文 入吴 逸周书 左传 王引之 勾践 
高邮王氏假借说研究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3期22-26,共5页姜跃滨 
凡治《说文》者皆言假惜,然而何谓假借,千百年来却聚讼纷纭,即便是今日,也依旧无定谳.究其因大概有如下两点:一是许慎本人在《说文解字》中对假借所下的定义就不十分清楚.许慎日:“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对后人来说,...
关键词:王氏父子 同源字 许慎 依声托事 《经义述闻》 通假字 “人” 仁与人 王引之 经文 
关于《尚书·金縢》的一条注疏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6年第4期31-33,36,共4页富金璧 
《尚书·金縢》有一段话;“乃卜三龟,一习吉.启龠见书,乃并是吉.”伪孔安国《传》是“三兆既同吉,开龠见占兆书,乃亦并是吉.”陆德明《经典释文》:“龠……马(融)云:‘藏卜兆书管.”’孔颖达《疏》对《尚书·金縢》正文“启龠见书,乃并...
关键词:郑玄 《尚书》 王肃 注疏 伪孔 孔颖达 占书 马融 王引之 黄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