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明

作品数:144被引量:12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亚科宋芸刘蕊蕊邓志强邓志强更多>>
相关机构:平顶山学院山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致孝、立教、通幽明——王船山祭祀观的逻辑展开
《船山学刊》2023年第6期44-54,共11页陈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王船山孝道思想研究”(21FZXA002)。
王船山从孝道、教化与人生归宿等方面,构建了系统的祭祀理论体系。船山认为,祭祀传达的是人们追念先祖、礼敬鬼神的情感,是仁孝的表现。仁孝是礼乐教化的根本,因此祭祀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教化举措。船山希望人们能够在祭祀中参悟“...
关键词:王船山 祭祀 仁孝 幽明  
阐幽明微,烛照人心
《演讲与口才》2023年第21期26-26,共1页渐入佳境 
相比于高屋建的演讲,阐幽明微更能于细微之处显精彩,把隐藏的深刻细微的道理展示给大家,让人有一种惊鸿一警的那种感悟。
关键词:惊鸿 细微之处 演讲 
贯穿于幽明之间:王船山《张子正蒙注》论“鬼”“神”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12-17,共6页王占彬 
在王船山思想中,“万物—鬼神—阴阳”呈现出宇宙絪缊不息、生生变化之过程。在船山看来,万物都是气根据屈伸往来的法则裁制而出,体现了神化的神妙性、感通性。鬼神和礼乐都是气的表现形式,礼乐是气在道德层面的“明”,鬼神是气在自然...
关键词:  王船山 《张子正蒙注》 
“幽明一致”中的自然与教化——以朱熹的讨论为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3期69-70,89,共3页张清江 
在理学的思想建构中,“天理”是整个宇宙秩序的超越性根基和保证,儒家的各种礼仪实践,既体现着天道秩序在人间社会的相应落实,也构成了宇宙秩序的组成部分。“礼”与“理”的内在关联,是理学对礼仪实践根基的重新确立,它不同于单纯从宇...
关键词:宇宙秩序 思想建构 体用论 儒家教化 礼仪实践 内在关联 
阐幽明微 补阙正误——读汉、唐、五代碑刻研究札记
《山东艺术》2023年第4期87-100,共14页聂国强 
金石学历经元、明沉寂之后,至清则进入全面复兴的时代,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金石学家。他们广泛搜集金石文字,溯本求源,考古证今,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这些金石成果既是对前代金石学的继承与发展,又是对后代金石学的推动和启迪。当然鉴...
关键词:碑刻 书体 材质 书写者 
《幽明录》成书时间及写作原因初探
《天中学刊》2023年第4期71-76,共6页马珏丹 
刘义庆《幽明录》为南朝志怪小说,现有研究已经对其文学成就进行了充分肯定,但对其成书时间的讨论仍有空间。《幽明录》载“刘斌被诛”一条,核以《宋书》,宋文帝于元嘉十七年十月诛刘斌,而刘义庆薨于元嘉二十一年正月,知《幽明录》成于...
关键词:《幽明录》 志怪小说 刘义庆 
“幽明一致”中的自然与教化——以朱熹的讨论为中心被引量:1
《现代哲学》2023年第1期152-160,共9页张清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理学家祠祀信仰研究”(22BZJ051)。
“幽明一致”是朱熹解释祭祀礼仪依据时的基本立论。在理学家从“一而二,二而一”角度的阐发中,幽明生死之间蕴含着理层面的“一”与气层面的“异”两个存在维度,并在不同向度上回应着佛教对生死的态度和知识图景。在“天理之自然”的...
关键词:朱熹 幽明一致 祭祀 自然 教化 
人仙之恋,何以走远?
《山海经》2023年第1期110-112,共3页余艺盈 
南朝刘义庆编撰的《幽明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东汉年间,剡溪畔有很多人得了心窝痛的毛病,剡县(今浙江嵊州市)的采药人刘晨、阮肇听说有种“乌药”能治,于是两人结伴到天台山去采药。他们在山中迷路,筋疲力竭之时,在溪边与两位仙女...
关键词:阮肇 刘义庆 《幽明录》 天台山 浙江嵊州 剡溪 
问题之眼:聚焦于“视点、焦点与拐点”的研究——读《阐幽明微:中国古代文化的多维观照》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138-140,共3页彭敏哲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图像文献中的女性书写研究”(22CZW039)。
《阐幽明微:中国古代文化的多维观照》包括析微与建构、图像与阐释、文本与细读、视角与互动、辑补与考辨、发掘与漫谈六个专题,用意在依凭一个个精心择选的视点、焦点与拐点,聚焦问题意识和多维视角,勉力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拓...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化 多维观照 阐幽明微 
幽明之故与死生之说——朱熹鬼神观辨证被引量:2
《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8期22-28,共7页赵法生 
在宋代三教合一的大势激发下,朱熹对于鬼神的认知方式与言说方式与先儒具有了明显不同,从不言怪力乱神转而到直面怪力乱神。朱熹将鬼神作祟及各种“怪力乱神”现象视为非常态气化所致,又将鬼神视为“气之神灵”,从而肯定鬼神的实体性存...
关键词:鬼神 气化 理气 阴阳 道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