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法生

作品数:80被引量:26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孔子性情论性情儒学儒家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儒学》《中国哲学史》《人文天下》《开放时代》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家国同构的内在矛盾与家庭伦理危机被引量:1
《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48-57,共10页赵法生 
近代家庭革命思想之渊源,不仅在于西方思想之传入与影响,也与传统家国同构模式有关。传统家国模式内含尊尊与亲亲两大原则的矛盾,因汉以后儒家三纲的形成而强化,这使儒家原本双向的家庭伦理义务趋于单向化与僵化,导致了对于基本人性与...
关键词:家国同构 尊尊亲亲 三纲 个体自由 亲情至上 
孔子的哲学突破与三代宗教
《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4期14-24,共11页赵法生 
孔子是中华哲学突破的主要代表,但他并非凭空开创了儒家的人文主义,而是在三代宗教尤其是殷周宗教的基础上,开启了其哲学突破的思想历程。在这一进程中,西周伦理宗教固然发挥了主导作用,夏殷商宗教包括其中的巫文化并未缺席,同样在孔子...
关键词:伦理宗教 自然宗教 巫文化 儒哲学突破 
周人天帝的超越性格及与西方上帝的比较
《国学学刊》2023年第4期18-20,共3页赵法生 
雅思贝尔斯的轴心理论,以超越意识的形成作为轴心文明突破的标志之一,需要指出的,轴心思想家的超越意识不同于前轴心期,其中已经包含鲜明的伦理价值意识。以此而论,周公无疑是中国思想史上超越意识的最早代表,因此在中华轴心突破中居于...
关键词:超越意识 武王 轴心文明 中国思想史 周公 轴心期 天命论 天命思想 
身心观视域下的阳明心学——评李洪卫著《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3年第2期170-173,191,共5页赵法生 
李洪卫新著《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从身心关系入手,对于良知学的意蕴进行了深入阐发,打开了阳明学研究的新视野,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新论点。本书将阳明学置于中西哲学对比的广阔视域中加以比较观察,其意义已经超出单纯的阳明学本身,...
关键词:良知 身心合一 性即气 自由意志 
现代新儒学思想建构的三个向度
《当代儒学》2023年第1期33-36,共4页赵法生 
首先祝贺《当代儒学》创刊十周年,刚才听了几位老师的有关杂志的背景介绍,非常不容易。儒学研究现在特别需要这么一份刊物,既有思想性,又有现实关怀。只有将深度的哲学研究与现实关切结合起来,儒学才能获得内在的生命力,能够回应现实的...
关键词:现代新儒学 当代儒学 儒学研究 思想建构 现实关切 现实关怀 三个向度 背景介绍 
先秦儒家人性论谱系的历史重构
《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4期30-32,共3页赵法生 
学界过去一般将先秦儒家人性论划分为性善论与性恶论两种形态,一些学者也将孔子人性论归为性善论。郭店楚简和上博简的出土,不但打开了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历史维度,也使得早期儒家人性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即孔孟之间的性情论浮出水面。性情...
关键词:性情论 历史重构 七十子 历史维度 两种形态 性情思想 性恶论 郭店楚简 
朱熹理气二本视域下的孟子心性论——以性情关系为中心的考察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1期70-71,共2页赵法生 
在宋明理学的思想建构中,孟子学诠释具有特殊意义,因为本体论的重构只有落实到心性论领域才能搭建起从本体到工夫的桥梁,将对超验本体的追求落实到人伦日用的工夫实践领域,而孟子性善论作为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典范,自然也就成了理学家关...
关键词:心性论 人伦日用 思想建构 孟子学 孟子性善论 超验 宋明理学 本体论 
内在超越论与中国哲学的特质
《中国哲学年鉴》2022年第1期325-333,共9页黄玉顺 赵法生 蔡祥元 郭萍 
【导语】“内在超越论”常被视作中国哲学区别于西方哲学的重要特质,但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能够将“内在超越”作为自身独一无二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因为西方哲学并非没有关注“内在超越”的理论,而中国哲...
关键词:内在超越 发展路径 西方哲学 儒家哲学 外在超越 特质 独一无二 
先秦儒家人性论谱系的历史重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2期51-52,共2页赵法生 
在以往思想史言说中,先秦儒家人性论主要有两派理论,即孟子的性善论和苟子的性恶论,而孔子人性论也往往被理解为性善论。今天看来,这种先秦儒家人性论的谱系未免过于简单化,它遗漏了有关原始儒家人性论发展的一些重要信息,就是孔孟之间...
关键词:历史重构 七十子 韩非子 考索 孔子人性论 性善论 性恶论 多元化趋势 
朱熹理气二本视域下的孟子心性论——以性情关系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78-87,共10页赵法生 
朱熹以理学本体论为基础重新诠释孟子心性论,将孟子的四端发而为四德,诠释为四德发为四端;将孟子的心、性、情一本论解读为性体情用与心统性情,使心、性与情的关系发生了一种理学式的转变,完成了理学的心性论建构。经此诠释,儒家道德哲...
关键词:朱熹 孟子 四端 四德 心性 性情 性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