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验

作品数:693被引量:78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何中华乔凤杰祝复兴黄玉顺董迎春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约恩·福瑟的生命戏剧和超验诗歌
《国外文学》2024年第4期146-157,共12页王楚童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5批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24M751946);2023年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编号:GZC2023162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探讨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恩·福瑟的三部戏剧和五首诗歌作品,试图勾勒出福瑟对人生的倾听以及其蕴含的“存在主义”与“极简主义”美学思想。福瑟的作品代表着某种永续的生存状态,可以被读解为“存在”与“超验”本身。当...
关键词:约恩·福瑟 倾听 极简主义 存在主义 
认同·超验·救赎——万玛才旦小说情感空间的建构与藏地文学的群体“共构”
《阿来研究》2024年第2期224-233,共10页赵婉彤 
藏地文学是一种以“藏族文化基本特点”和“中华母文化母体的共性”①为特征的文学存在方式。长期以来,经过几代作家的努力,藏地文学成为藏民族社会生活、时代变迁,以及个体心路历程的集中呈现②。其中,民族情感作为藏民族“最稳定”“...
关键词:文学存在方式 文化母体 情感空间 万玛才旦 民族情感 时代变迁 心路历程 藏地 
经验的与超验的故乡——麦家长篇小说《人间信》论札
《小说评论》2024年第6期114-120,共7页曾攀 
一文本的形成往往代表着经验的凝固与形式化过程,小说本身所埋藏的结构形态和隐现的叙事伦理,往往需要去对抗现实经验的空疏以及历史经验的贫乏,如本雅明所言:“我们经验的贫乏只是更大的、以新的面目——其清晰与精确就像中世纪的乞丐...
关键词:知识财富 结构形态 叙事伦理 本雅明 现实经验 教养 中世纪 
论胡塞尔超验现象学对“人性危机”的克服与超越
《哲学进展》2024年第10期2747-2754,共8页颜鹤 
胡塞尔提出欧洲科学危机是人性危机的显露,且危机揭明了欧洲人对普遍哲学以及理性能力的怀疑。而本文所持的观点是,实证主义对人类理性能力的片面化阐释,不仅瓦解了价值与实在的问题同时也动摇了形而上学的根基。为了克服科学危机与人...
关键词:理性 人性危机 先验还原 生活世界 
网络视听内容生产的超验想象力
《文艺评论》2024年第5期10-18,共9页赵世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事件理论视阈下的中国网络文艺批评研究”(项目编号:22AA001);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基地2024年度科研类规划项目“数字经验与新媒介想象力:网络视听中的虚拟主体性研究”(项目编号:24YB112)阶段性研究成果。
“网络”正在以另一种现实的姿态,深刻地重构和形塑着当下的视听艺术内容生产的想象力。传统摹仿论意义上的想象力是基于真实客观世界的经验性想象,艺术生产者以感性知觉经验为素材;而超验想象力是生发于拟真网络世界的架空式想象,其生...
关键词:网络视听 新媒介 网络文艺 想象力消费 
景观、民族性与历史:基本电影和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建构
《民族艺术研究》2024年第5期77-86,共10页丁亚平 贾艺华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文化传统在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价值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0ZD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中国电影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基本电影”是具有范式意义的影片。它满足公众需要、标示话语转换、进行价值重构,具有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由电影民族化书写回看这些影片,可以窥见“基本电影”是基于民族和历史“经验”而产生的...
关键词:基本电影 电影民族化 经验与超验 恋地情结 乐感文化 影响的焦虑 
论“登高”文学超验时刻中的自我形象——以《登幽州台歌》《登高》为例
《中学语文》2024年第30期101-103,共3页肖琦琦 
探讨“登高”文学超验时刻中的自我形象,以《登幽州台歌》和《登高》为核心案例,分析诗人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生成方式、对自由和存在的深刻追求,以及自我追求与自我定位的特性。通过超越性的宇宙论视角和皈依性的认识论视角的探索,诗人...
关键词:登高文学 自我形象 超验时刻 
先秦儒家德政的形上学认知基础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56-62,共7页赵志浩 
西周时期的天命信仰增加了伦理和道德内涵,构成了当时政治合法性与正义性的基础。先秦儒家把天意政治改造为民意政治,同时为政治设定了超越性的形上学基础,不但使政治具有了较强的人文价值,还使得政治具有了道德信仰根基。政治是完成儒...
关键词:先秦儒家 德政 超验认知 道德信仰 民心政治 
超验美学的深度意象和共时叠加——读陈先发《了忽焉》
《山花》2024年第9期109-118,共10页草树 
每个时代的诗人对诗有不同的认识。每个时代真正的诗人,都会在时代语境中思考和探索诗的存在。当代诗歌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第三代诗歌先锋运动和九十年代整个社会的世俗化、市场化,进入新世纪,诗歌现场仍“众声喧哗”,但诗歌生态在...
关键词:第三代诗歌 当代诗歌 时代语境 诗歌生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众声喧哗 深度意象 九十年代 
方法论、历史观与未来世界
《上海文化》2024年第8期21-28,共8页赵汀阳 朱生坚 
朱生坚:您最近发表的《关于“巫史传统”的非实证分析》,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洞见:一种文化的元定理一定是方法论,不是价值观。但是,我不能接受您所说的:中国思维模式一直是经验主义的。而您所说的李泽厚先生的“经验变先验”的方法论,在...
关键词:巫史传统 中国传统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 李泽厚先生 元定理 方法论 超验 思维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