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

作品数:525被引量:36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毕英春于树贵宋辉冉亚辉邱才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近者说,远者来”:孔子治理愿景的德政实质与人本关怀
《中原文化研究》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肖群忠 尹春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传承中华文明的内涵和价值研究”(23ZDA017)。
孔子与儒家的德政思想实质是以民为本,关心民生是其重点。学界把“近者说,远者来”仅解释为孔子理想中的国家治理状态,却未能从“近者”“远者”的角度探讨孔子治理愿景的德政实质和人本关怀。结合孔子和儒家后学的思想,我们发现“近者...
关键词:近者 远者 移民 德政 人本主义 
李拔的情怀和担当
《刊授党校》2025年第1期50-50,共1页陈元邦 
清代廉吏李拔为官数十载,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提任,也有贬黜。但他始终秉持“在一邑则荫一邑,在一郡则荫一郡,在天下则荫天下”的理念,担当作为。离任之时,百姓夹道欢送,先后有六地绅民立去思碑,以纪其德政。
关键词:德政 廉吏 情怀 
撰作類型與制度性塑造:韋丹遺愛碑所見唐代的德政記述
《唐研究》2024年第1期197-216,共20页徐紫悦 
杜牧《樊川文集》收有三篇與韋丹遺愛碑有關的文章,爲《唐故江西觀察使武陽公韋公遺愛碑》《進撰故江西韋大夫遺愛碑文表》及《謝許受江西送撰韋丹碑彩絹等狀》[1](以下分别簡稱爲《韋碑》《進表》及《謝狀》),這三篇文章展現了一個鏈...
关键词:樊川 德政碑 唐代 碑文 制度性 江西 表》 
隆昌觉罗国欢德政坊的文化阐释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4年第11期104-108,共5页乔海露 
位于四川隆昌市的青石牌坊群中德政坊占比较大,为总牌坊群的三分之一,其中觉罗国欢德政坊最为独特,在坊顶刹尖所镌刻的石刻圆雕公猴顶印形象全国罕见,本文通过对牌坊上所镌刻的装饰图像与纹饰的分析,探析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隆昌 觉罗国欢德政坊 文化内涵 
为政以德
《青少年法治教育》2024年第11期56-56,共1页
以道德原则执掌国政、治理国家。孔子在西周统治者一向秉承的“明德慎罚”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后世儒家所遵循的“德政”理念。“德政”与“威刑”相对。“为政以德”并非不要刑法,而是突出强调道德对政治的决定作用,将道德教化视为治国的...
关键词:为政以德 道德原则 明德慎罚 道德教化 德政 原则与方法 刑法 
论孔孟的“为政”与“为国”——以“为政以德”和“发政施仁”为中心
《理论学刊》2024年第5期160-168,F0003,共10页史少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研究”(项目编号:22JZD03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孔孟论政,集中体现于“为政”与“为国”。“为政以德”是孔子德政思想的基点,“发政施仁”是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两者共同构成了先秦儒家道德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为政以德”从执政者的角度出发,在伦理原则、精神价值等层面探讨政治应...
关键词:孔子 孟子 德政 仁政 道德政治观 
先秦儒家德政的形上学认知基础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56-62,共7页赵志浩 
西周时期的天命信仰增加了伦理和道德内涵,构成了当时政治合法性与正义性的基础。先秦儒家把天意政治改造为民意政治,同时为政治设定了超越性的形上学基础,不但使政治具有了较强的人文价值,还使得政治具有了道德信仰根基。政治是完成儒...
关键词:先秦儒家 德政 超验认知 道德信仰 民心政治 
中晚明涉虎小说的多重认识价值
《天津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145-153,共9页陈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明笔记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7ZDA257)的阶段性成果。
中晚明文人“谈虎”之风盛行,这直接促成了以《虎苑》与《虎荟》为代表的涉虎小说的高度繁荣。中晚明小说家编撰的虎故事承载着特定政治文化意蕴,“循良可以驱虎”与“政有苛暴则虎狼食人”成为其基本叙事维度,即对德政的推崇,对苛政的...
关键词:中晚明 涉虎小说 《虎苑》 《虎荟》 德政 苛政 道德叙事 
王夫之君主思想对“德政”理念的重构
《湖北社会科学》2024年第10期43-53,共11页董平 胡子恒 
作为明清之际的一位“畸儒”,王夫之的政治思想与同时期的其他思想家有着显著的区别。在君主思想方面,如今学界过多地片面强调他思想中反君权的一面,而较少地关注他尊君与集权的主张。王夫之的君主思想实则并不应当在“反君主”与“维...
关键词:王夫之 君主制 德政 性才论 
任德不任刑
《青少年法治教育》2024年第9期54-54,43,共2页
重德政而不重刑罚。这是汉代董仲舒对德刑关系的看法。针对汉初因袭秦朝“刑治”所带来的弊政,董仲舒重申了儒家的德治理念,提出“任德不任刑”的法律主张。他认为君主应当实施德政,以教化作为治国的主要手段,而不应一味使用刑罚。随着...
关键词:汉代政治 儒家思想 道德与政治 德政 任德 董仲舒 刑治 刑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