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性善论

作品数:205被引量:29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赵法生梁涛郭齐勇张鹏伟刘学智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本心在境域中的震动、显发与孟子性善论的存在论证明
《管子学刊》2025年第3期31-41,共11页张晚林 岳燕如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世纪中国哲学中的形上直觉问题研究”(22FZXB030);湘潭大学“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善是人“性分”中一种先天的存在,即人先天有一种为善的能力,孟子称之为“分定”,故性善论是一种存在论而不是一种伦理学。人的这种先天为善能力通常表现为本心的震动,孟子通过“不葬其亲”“孺子入井”“以羊易牛”这三个故事说明人之...
关键词: 性分 存在 孟子 
孟子性善论及其现代道德教育启示
《济宁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谢狂飞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高校思政课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研究”(22VSZ058);2023年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儒家美德伦理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育人有效性研究”(2023—DYZX—53)。
对孟子性善论的探讨不能仅仅限于思辩理性意义上的形式逻辑证明上,而应该深入到生命学问意义上的生命良心良知直接体仁践仁的感悟上。孟子性善论是与孔子之仁的思想息息相关的,孟子性善论直接传承自孔子之仁的生命智慧。孟子性善论既包...
关键词:孟子 性善论 现代德育 
孟子性善论的伦理使命被引量: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22-31,148,共11页任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应用伦理学的逻辑结构与实践功能研究”(18BZX124)阶段性成果。
孟子性善论试图打通天道与人道、真与善、外在环境与内在自我之间的鸿沟。此宏大的理论抱负集中体现为三大伦理使命:(一)人性存在论确立人性的本体根据,断定人性是人人生而固有的先天之心;(二)人性价值论肯定人性善是人性先天具有的、...
关键词:性善 论人性 存在论 人性价值 论人性方法 伦理使命 
性善论的两个缺陷与弥补之道——儒家生生伦理学对孟子性善论的再思考
《管子学刊》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杨泽波 
性善论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隐含着两个缺陷。一是只以“才”论性善,不了解性善的主干部分是伦理心境。二是只以仁性作为道德根据,不重视智性的作用。这两个缺陷对儒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前者致使其对道德本体的认识不够全面...
关键词:孟子 性善论 儒家生生伦理学 三分法 
浅析孟子性善论思想
《今古文创》2024年第13期72-74,共3页何焕焕 
孟子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极其丰富,以孔子的思想为基础,孟子同样认为人性是相同的,四端之心便是善性的萌芽,是内在于人的潜能,也是人能够具备道德修养的必要条件,或者说人正是因为有“四端之心”才能够成为君子,接着将这“四端之心”扩...
关键词:孟子 性善论 四端之心 浩然之气 
孟子性善论域内人性论争的再思考——兼论人性善恶与儒家德治及法家法治的关联
《衡水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刘绪晶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中的核心议题。哲学史上的人性论主要归结为五种:性无善恶、性善、性恶、性善恶混、性三品,但各自均存在一些问题或困境。其中,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人性观,它内含着性本善与性向善两个面向。孟子的...
关键词:孟子 人性论 善恶 德治 法治 
辩性善——理解孟子性善论含义的三个维度被引量:1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4年第1期135-142,189,共9页赵金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22&ZD03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孟子:现实的理想主义者”(21DTR001)。
孟子思想中的人禽之辨、圣凡之辨、性命之辨,是孟子性善论的必要思想语境,通过分析这三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孟子性善论的范围。孟子的人禽之辨强调,人在根本上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有四端之心这一“善端”,即成就善的潜能,而动物则没...
关键词:性善 孟子 四端 人禽之辨 圣凡之辨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对比研究
《国学(汉斯)》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张璐萌 
人性论问题向来是中国哲学史上讨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在人性是向善还是向恶上,孟子提出了“性善论”。他宣扬人性本善,强调“存心养性”,以求保持人们天生的善良与本性,并对此加以完善扩充,直至成为至人君子。荀子则主张性恶论,他认为...
关键词:孟子 荀子 性善论 性恶论 
孟子性善论与儒家道德主体精神的证立
《朱子学研究》2023年第2期276-290,共15页郑治文 
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项目(项目编号:TSQN201812060);曲阜师范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君子人格及其教育涵养研究”(项目编号:2021RXTD001)。
儒学是成德之学。儒家人文精神的重点落在道德性上,而儒家道德精神的重点又落在主体性上。合而言之,“道德主体”是儒家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特质所在。自孔子以仁注礼,开创儒学,儒家道德主体精神便由孔子仁学而奠基。“为仁由己”“人能...
关键词:儒家人文精神 现代新儒学 为仁由己 心性儒学 儒家道德 道德主体 主体精神 性善论 
从董仲舒和朱子的论述看孟子性善论的局限性
《理论界》2023年第12期30-36,共7页惠文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春秋》三传学术通史”(19ZDA252)的阶段性成果。
孟子性善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论题,一直以来不断引起学者的研究兴趣。不过形成反差的是,宋儒对此大加赞扬,并通过对性善论的阐发,建立了一套希圣希贤的学说;但汉儒董仲舒却对孟子性善论颇不以为然,并认为孟子性善论会导致“失天...
关键词:孟子 性善论 董仲舒 儒家政教秩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