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

作品数:871被引量:10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妍刘寿华郝玉梅王晓梅山乡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广西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诗中的博物学(三十九) 凉州词
《中学科技》2025年第1期26-27,共2页王甬胤 
上一期介绍了高适的边塞诗《塞上听吹笛》,本期介绍一首更著名的边塞诗——王翰的《凉州词》在唐代,《凉州词》是一种流行的乐府曲名,又称《凉州曲》。因为是一种曲调,所以常用琵琶、胡茄、羌笛等乐器演奏,并配有舞蹈。《凉州词》因流...
关键词:《凉州词》 边塞诗 军旅生活 王之涣 胡茄 凉州词 王翰 孟浩然 
前进,我有我的姿态
《七彩语文》2025年第2期60-61,共2页
山间,绿树掩映,花草繁茂。风吹过树木,传来热切的回响,似在催促我前进。可我有我的姿态——不疾不徐,一步一个脚印。假期来临,我与几个朋友相约登山。我站在山脚下,望着并不算高耸的山,满怀信心地给自己加油打气。我渴望能与王之涣一样...
关键词:不疾不徐 王之涣 白日 姿态 
玉门陶坝:古韵悠扬中的小城文化传承
《乡镇论坛》2024年第27期29-29,共1页谢欢 
甘肃省玉门市历史悠久,亘古迭今,是中华民族早期的人类居住地和文明发祥地。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使玉门蜚声四海。玉门市不仅有中国乐器史上著名的羌笛,还出土过距今有3800多年历史的...
关键词:王之涣 文明发祥地 文化传承 玉门关 玉门市 居住地 羌笛 
边塞诗与边塞诗人(下)——诗与人生
《父母必读》2024年第8期76-80,共5页袁坚 
还记得上期文章中我们提到的“旗亭画壁”故事吗?边塞诗的三大代表人物王昌龄、王之涣与高适在一次聚会中展开了较量——谁的诗歌被歌女吟唱的次数多,谁就最优秀。这是多么欢乐的场面啊!对于边塞诗这样如此“雷同”的诗歌体裁(至于如何...
关键词:边塞诗 诗歌体裁 旗亭画壁 王之涣 王昌龄 高适 歌女 雷同 
王之涣《凉州词》诗句释疑及意境表达
《语文世界(上旬刊)》2024年第8期26-27,共2页孙潇 
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让玉门关成为文人墨客的遐想之地,许多影视剧中都有玉门关的身影。王之涣也凭借《凉州词》流芳千古,与王昌龄、高适齐名。随《凉州词》大放异彩的还有数不清的争论,比如,人们在探究到底是“黄沙直上白云间”,还...
关键词:王之涣 意境表达 玉门关 探究价值 释疑 影视剧 王昌龄 文人墨客 
我在黄河口登临“鹳雀楼”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年第13期80-82,共3页丁尚明 
3周岁的小外孙一气背诵了10多首古诗,他背诵得最顺畅的竟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听着他嗲声嗲气的稚嫩童音,看着他手舞足蹈的样子,我被逗得前仰后合、哈哈大笑。说真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也是我儿时学会的第一首古诗。不知是阴差阳...
关键词:《登鹳雀楼》 鹳雀楼 王之涣 机缘巧合 黄河口 古诗 背诵 黄河水 
巧排诗的窍门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4年第5期4-4,共1页张景中 
将一首诗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排列,每位同学都能做到.但若将一首诗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上写一个字),然后叠成一叠,隔几张取一张卡片,使卡片上的字组成一首诗.你能做到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朝王之涣的这首诗.
关键词:王之涣 自上而下 卡片  
风吹一夜满山关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生适读)》2024年第5期64-64,共1页臧明艳 
在中国诗歌史上,人们把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成边将士生活的诗人称作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被称作唐代“四大边塞诗人”。高适曾两次出塞,在报效国家的同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边塞诗。
关键词:中国诗歌史 边塞诗人 王之涣 岑参 王昌龄 高适 边塞风光 出塞 
航天“探路者”——动物宇航员
《科学24小时》2023年第12期24-27,共4页杨先碧 
我国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在诗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不仅要“更上一层楼”,还要从地球飞入太空,以便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生存环境,探索隐藏在茫茫宇宙中的无限奥秘。在探索太空的...
关键词:太空探索 探路者 王之涣 生存环境 宇航员 唐代诗人 动物 地球 
《登鹳雀楼》的作者就是王之涣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3年第11期110-113,共4页宁源声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全诗寥寥二十字,既写景又抒情,情由景生,景以情显,在广阔壮丽的诗境中,隐含登高望远的深刻哲理。诗论家李元洛先生指出,此诗“所站者高,所见者远,所怀者大,一派盛唐之音,时...
关键词:时空意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李元洛 盛唐之音 诗论家 盛唐时代 时代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