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方言

作品数:14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晓曼董青姜岚董青林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鲁东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文天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语言文字之根,筑文化自信印记——评《威海方言总揽》被引量:1
《人文天下》2020年第21期52-54,共3页亢世勇 李莲 
方言作为语言的“活化石”,记载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文化内涵,是地方文化的一种象征。威海方言属于中国官话方言中胶辽官话区的登连片,也就是俗称的“胶东话”。威海方言内部虽存在着“新派”和“老派”的差异,但内部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域...
关键词:胶辽官话 官话方言 语言文字 内部差异 文化自信 新派 老派 文化内涵 
威海方言程度副词语义类型分析被引量:1
《现代语文》2020年第1期70-75,共6页周琳 姜岚 
方言词语是不同方言之间的重要表现形式。威海方言属于胶辽官话登连片烟威小片。威海方言有许多特殊的程度副词,是普通话所没有或使用有所不同的,包括"血、死、老、溜、铮、刮"等26个。它们主要可分为两种语义类型:超量级程度副词和高...
关键词:威海方言 程度副词 语义类型 
威海方言双字调“去声+上声”研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147-150,共4页徐海涛 
本文以"威海方言",即指威海市政府所在地环翠区的方言为研究对象,文登、乳山、荣成三个县级市的方言不包括在内。本文研究的威海方言属于山东东区东莱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威海方言双字调中的"去声+上声"的连读变调情况。通过实验语音...
关键词:威海方言 双字调“去声+上声” 结论比较 年龄 
论威海方言的文化气质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151-153,共3页梁冠华 
威海方言历史悠久,并且是胶辽官话的重要代表之一。威海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其丰富多彩的文化气质。威海方言自身的语音、词汇、语义等特征突显了其自然纯朴、俏皮生动、敦实厚重的语言气质特点。
关键词:威海方言 文化气质 语音 
威海方言亲属称谓及其文化特征被引量:2
《东岳论丛》2013年第5期143-146,共4页姜岚 
作为一支独具特色的汉语官话方言,威海方言亲属称谓呈现出一些独立的特点。本文基于对威海方言亲属称谓的实地调查和记录,探讨了威海方言亲属称谓的主要特点及其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关键词:威海方言 亲属称谓 北方话 官话方言 文化特征 
山东威海方言中儿化的语法功能被引量:2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年第5期68-70,共3页董青 
儿化现象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语音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本文从词汇、语法等层面对山东威海方言中儿化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论述,力求清晰明了地展现威海方言中儿化现象的面貌。
关键词:威海方言 儿化 语法功能 
威海方言中儿化的词汇特点被引量:1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年第3期30-31,38,共3页董青 
威海方言中的儿化词语非常丰富,遍及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以及代词七大词类。本文作者从词汇学的角度对威海方言中的儿化词语进行了归纳整理,并给予了适当的分析。同时,本文还对威海方言中非常有特色的姓名的儿化进行...
关键词:威海方言 儿化 词汇特点 
千腔百调里的山东
《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第7期3-4,共2页方如 
1993年7月的一天,我从烟台下了海轮,转乘中巴车去往彼时尚未天天通航的小城威海。那一年我21岁,那是我第一次踏上山东的土地。
关键词:山东 威海方言 讲话 父母 母亲 规矩 中国文化 周围 小城 声音 
《威海方言调查研究》读后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28-128,共1页张传曾 
关键词:方言调查 威海 推普工作 方言学 社会学 民俗学 历史学 语言学 
威海方言儿化与语法结构分析被引量:4
《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119-121,共3页张晓曼 
威海方言儿化比较有特色,尤其是威海方言儿化与语法结构的关系十分密切,儿化往往代表某些语法意义。本文将从短语、句型、句类、固定搭配等角度来分析威海方言儿化与语法结构的关系。
关键词:威海方言 儿化 语法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