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冠

作品数:67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何镜堂倪阳张利田一坡张丽菲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新作文高中版》编辑部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何镜堂:建筑是民族的精神符号
《科技创新与品牌》2022年第5期12-15,共4页王肃 
发如白雪,脸上总挂着和蔼又灿烂的笑容。他以“中国馆之父”闻名于世。但45岁之前,没有一篇文章,没有一个作品,没有一个奖。他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首届国家“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中国馆 何镜堂 建筑设计 建筑精品 梁思成建筑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方之冠 科技馆 
何镜堂:用建筑精品记录前进中的中国
《时代邮刊》2021年第8期27-28,26,共3页李雷 
从兴建虎门海战博物馆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科技馆到惊艳世界的"东方之冠"中国馆,他用2000多个建筑精品生动记录了前进中的中国。同时,他的人生也与新中国同频进步。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键词:中国工程院院士 建筑精品 何镜堂 中国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东方之冠 科技馆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师何镜堂:作品和人生与新中国同频进步
《当代老年》2021年第1期20-21,共2页阿枫 
从虎门海战博物馆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科技馆,到惊艳世界的“东方之冠”中国馆,他用2000多个建筑精品,生动地记录了前进中的中国。同时,他的人生也与新中国同频进步。他就是82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键词:建筑精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镜堂 中国馆 东方之冠 科技馆 总建筑师 华南理工大学 
传统魂、现代意——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看传统元素在展馆建筑设计中现代运用
《戏剧之家》2018年第17期142-142,144,共2页朱孟武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国家馆建筑"东方之冠"的建构与传统元素联系密切。本文对传统元素在中国馆的设计表达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了设计者在对整体感不断求索的过程中,融合数种传统艺术元素,以现代表现手法调和、提炼和组成,最终成...
关键词:东方之冠 整体感 传统元素 
'东方之冠'中国馆的建筑设计与鉴赏
《中国房地产业》2016年第11X期90-90,共1页叶雨桐 
提到上海世博会,人们马上就会想起那个雄伟的建筑物—'东方之冠'中国馆,不禁令人感叹这个伟大的作品.'东方之冠'作为近年来中国新型代表建筑物,成功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它的建筑特色、艺术美感和文化底蕴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的...
关键词:东方之冠 中国馆 建筑设计 鉴赏 
论“东方之冠”的建筑空间意识被引量:2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年第4期359-360,共2页张丽菲 
在上海世博会上,以"东方之冠"为主题的中国国家馆,不禁令人感叹这是一个伟大的作品。"东方之冠"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它的标志性、力学美感和文化内涵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本文通过对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内部和...
关键词:东方之冠 建筑艺术 空间意识 
“东方之冠”的视觉意义被引量:2
《新作文:高中版》2011年第6期46-49,共4页田一坡 
世博会,一直就是世界餐桌上的视觉盛宴。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全世界第一场世博会,其标志性建筑“水晶宫”以30万块玻璃覆盖,显得无比壮丽辉煌。现代工业流水线上的金属、玻璃以一种炫耀的方式冲击着...
关键词:视觉 意义 工业博览会 东方 现代工业 标志性建筑 世博会 流水线 
何镜堂与他主持设计的“东方之冠”
《档案春秋》2010年第10期15-18,共4页余人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参展的24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都设计出具有低碳环保、造型独特、文化多样、雄伟壮丽的各种场馆,使上海世博园内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世界风情。而作为本届世博会东道主的中国,是怎样设计...
关键词:总设计师 东方 上海世博会 主持 国际组织 中国馆 世博园 东道主 
世博会游乐指南之东方之冠
《儿童时代》2010年第10期3-3,共1页
进入秋高气爽的十月,又有长长的假期,嗨!你还能继续窝在家里吗?找出让自己充足电力的“电池”,打开身上的动力按钮,让自己的脚不停地走啊走!
关键词:世博会 东方 指南 假期 电力 出让 
东方之冠——世博中国馆游记
《素质教育博览(小学中高年级版)》2010年第10期59-60,共2页林奕铭 
早晨9点20分,我来到了中国馆的面前,看着朝阳给中国馆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此时的中国馆是那么耀眼,宏伟之极。
关键词:中国馆 游记 东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