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化石

作品数:188被引量:671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传联祝幼华苏新陈芳成鑫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同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琼东南盆地中新世植被演替与古气候变化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5年第2期110-120,共11页杨锐 覃军干 王任 张伟 闫琢玉 崔书姮 黄智进 阮枝梅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18B030323028);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有效浊积储集体主控因素及储层预测技术”(YXKY-ZX 032021)。
南海北部大陆架地区琼东南盆地中新统梅山组因为孢粉贫乏,其形成时的植被及气候条件研究缺乏直接的化石依据。本文对盆地内ST-A井中新统开展了钙质超微化石和孢粉分析,构建了古生物地层格架,重建了中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关键词:孢粉 钙质超微化石 植被 中中新世气候最适宜期 琼东南盆地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浅海生态系统稳态转变:以塔里木盆地库孜贡苏剖面钙质超微浮游植物为例被引量:1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5期1205-1214,共10页梁瑞泽 华春荣 王亚苏 苏虹 姜仕军 Cui Yi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22YFF0800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4237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42206047);广东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项目(批准号:SML2023SP239)共同资助。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发生于56 Ma前,因其碳释放过程与当前人类CO_(2)持续排放驱动的全球变暖类似而备受世人关注。塔里木盆地保存完好、出露完整且连续的古近纪浅海地层为研究PETM期间东特提斯洋古环境变化提供了理想材料,但目...
关键词:PETM 钙质超微化石 稳态转变 塔里木盆地 东特提斯洋 
南海珠江口盆地F2井中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及沉积环境
《微体古生物学报(中英文)》2024年第3期232-243,共12页张欢 祝幼华 方培岳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3104)资助。
提要本次工作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F2井824~1 715 m井段90个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分析,共鉴定10属34种。在上部824~1 095 m井段,钙质超微化石较为丰富;而中部和下部1 095~1 715 m井段,化石丰度相对较低或未发现化石。根据钙质超微化...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 生物地层 古环境 中新世 珠江口盆地 南海 
长江中游2个湖泊沉积物枝角类微化石密度的垂直变化
《水生态学杂志》2024年第3期156-164,共9页戚惠颖 曹雅芹 张坤 曹惠娟 赵雅洁 葛博蔚 邓道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0451,313704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2001155)。
为了重现湖泊枝角类的群落演替历史,反映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的干扰强度,选择长江中游的龙感湖和武昌湖分别设置2个和1个采样点,每个样点采集2根沉积柱,鉴定沉积物中的枝角类卵鞍和象鼻溞属壳刺并计数,测定沉积物样品的总氮和总磷含量并...
关键词:枝角类 微化石 湖泊沉积物 富营养化 龙感湖 武昌湖 
微化石中的地球史
《环球科学》2024年第6期60-65,共6页刘忠亚 
不同于巨大的恐龙化石,有些古生物的化石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但它们同样是地质学家眼中的珍宝。地球诞生于45亿年前,而从最古老的生命出现到现在,至少也有35亿年了。在这35亿年间,无数生物在地球上诞生、繁衍并灭绝。不过幸运的是,其中...
关键词:恐龙化石 微化石 生物 地质学家 
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W22井渐新世生物地层研究被引量:1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玄昌姬 李前裕 刘传联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科技重大项目(KJGG-2022-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536)资助。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超深水井W22井3 266~3 991 m井段72个样品开展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分析,讨论了该层段的地层划分并确定了其年代。研究层位含有丰富的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详细的生物地层学分析显示其属于渐新世。其中,有孔...
关键词:有孔虫 钙质超微化石 生物地层 渐新世 荔湾凹陷 
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中瓶状微化石新材料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3年第3期195-205,共11页张崧 华洪 代乔坤 骆劲舟 余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2014,41621003,41890844,42130207)资助。
高家山瓶状微化石为一类发现于陕南宁强高家山生物群Conotubus-Gaojiashania-Protolagena组合带中的微体化石。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高家山瓶状微化石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在瓶状微化石外壳表面具有浅坑与水滴状构造;运用阴极发光技...
关键词:高家山瓶状微化石 微构造 原生生物 高家山生物群 前寒武纪 
北大西洋墨西拿期古海洋学:有孔虫和稳定同位素证据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3年第3期262-291,共30页章纪君 
墨西拿期(7.2-5.3 Ma)被认为是中新世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大洋钻探计划(DSDP)对地中海的首次大洋钻探发现整个地中海盆地存在着大量晚墨西拿期的盐类沉积,其上为上新世早期的正常大洋沉积所覆盖,科学家们称之为灾难...
关键词:地中海盐度危机 ^(18)O和^(13)C 偏移 干枯 古海洋学 生物地层学 有孔虫 超微化石 冰川海平面 北大西洋深层水 南极底层水 地中海外流水 速溶层 碳酸盐补偿深度 墨西拿期 中新世 
南海北部早—中中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群落与大洋碳储库关系初探被引量:1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1年第2期197-208,共12页林冠宇 金晓波 刘传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046,41930536)资助。
本文对南海北部大洋发现计划IODP 1501站早—中中新世(21—12Ma)深海沉积物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群落分析,初步探讨了钙质超微化石演化与大洋碳储库的关系。结果显示:在~16Ma,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反映海水由高生产力环境向低生产力环境过渡,...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 IODP1501站 大洋碳储库 早—中中新世 南海北部 
加利福尼亚洋流北区早更新世以来似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微体化石记录
《地学前缘》2020年第6期128-143,共16页苏新 陈芳 于翀涵 郭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76015,40246002,41576062);中国大洋钻探计划委员会基金资助项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项目(GML2019ZD0209)。
加利福尼亚洋流系统(CCS)是东北太平洋一股十分重要的边界流,在全球海气交换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CCS的海洋大气变化尤其是涌升流的强弱变化,在年代和多年代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主要受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20~30年周期)的控制。为了解CCS...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 硅藻化石 涌升流 加利福尼亚洋流系统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 中更新世过渡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