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

作品数:3091被引量:9688H指数:4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宋立荣刘永定张慧珍高乃云张庭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活性炭对铜绿微囊藻胞外有机物的吸附规律
《中国环境科学》2025年第3期1546-1555,共10页孙凤 吴磊 叶硕 邓鑫 张朝阳 王彤 丛海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203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08480)。
重点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不同生长期铜绿微囊藻溶解性胞外有机物(EOM)的吸附去除效果,探究活性炭对不同时期铜绿微囊藻EOM特征性有机组分的去除率及吸附规律.结果发现,粉末活性炭对铜绿微囊藻EOM的有机组分协同去除率较低,仅为18.07%~34....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胞外有机物 活性炭 吸附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
《辽宁化工》2025年第3期528-533,共6页赵文晋 刘沛友 顾桂飞 
首次建立了一种测定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样品经HLB柱进行固相萃取净化后,以V(质量分数0.1%三氟乙酸甲醇溶液)∶V(水)=60∶40的混合液为流动相,在流速1.0 mL·min^(-1)、柱温40℃、进样量10.0μL条件下,使用...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色谱法 饮用水 
过氧乙酸除藻效能与机理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2025年第2期21-26,共6页钟文博 杨黎彬 陈家斌 张亚雷 周雪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1A2032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2120230525)。
系统综述了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PAA)去除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紫外、热、放电等离子体等不同活化方法对PAA除藻效率的影响;同时从破坏抗氧化系统、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结构方面探讨了PAA对藻细胞的作用机理;最后考察了PA...
关键词:过氧乙酸 除藻 铜绿微囊藻 藻源有机物 藻毒素 
微囊藻胞外多糖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群体大小的影响
《湖泊科学》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于晓丽 李安丽 王建东 李建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561,31370217)资助。
微囊藻水华是最为常见的有害水华。在水华中的微囊藻细胞大多聚集为群体,群体状态对维持其生态优势至关重要。将微囊藻分散成单细胞状态,可削减其竞争优势,作为控制水华的手段。本研究以细菌多糖黄原胶和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
关键词:微囊藻 群体 多糖降解菌 胞外多糖 水华 
钛凝胶/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絮凝与中温再调理联合强化藻液脱水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25年第1期60-71,共12页黄天寅 孙琪 钟爱成 朱丽燕 蒋朵颐 范晓燕 吴兵党 杨晶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2070137);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SS202107)。
为了解决藻液脱水面临的含水率高、药剂投加量大、不利于后续资源化利用的问题,采用钛凝胶/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TXC/PAM/PAC)絮凝和中温加热联合调理强化藻液脱水性能,以藻液分离效果、毛细吸水时间(CST)表征TXC/PAM/PAC复合絮凝调...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含水率 水分分布 EPS 相关性分析 
基于固定化金属亲和整体柱的痕量微囊藻毒素富集分析
《分析测试学报》2025年第1期155-162,171,共9页陈小燕 杨玲 苏立燊 吴晓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7602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J01539)。
基于固定化金属亲和色谱(IMAC)识别原理,采用后修饰法在热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的有机基质整体柱上直接固定Cu^(2+),设计并合成表征了poly(VIM-co-DVB)-Cu^(2+)亲和毛细管整体柱,用于微囊藻毒素(MCs)的富集研究。详细优化了亲和整体...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固定化金属亲和整体柱 毛细管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蓝藻水华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乡村科技》2025年第2期147-150,共4页毕凯 潘俊池 
蓝藻水华是全球水生态系统面临的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其通常由水体富营养化、环境变化等引起,已成为全球湖泊、水库和河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蓝藻水华的危害极大,不仅会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造成水生植物、水生...
关键词:蓝藻水华 微囊藻毒素 危害 水生动物 
微囊藻毒素的人群暴露健康危害与防控研究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5年第1期113-130,共18页马子雅 严长安 李立新 唐誉茜 李靖娅 常学秀 向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2367064);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批准号:YNQR-QNRC-2018-049);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批准号:202105AC160015);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面上项目(批准号:202401AT070308)资助。
富营养化水体中水华蓝藻释放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对全球淡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本文综述了MCs的污染现状和对人体的不同暴露途径、毒性效应机制等,并在多维度视...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暴露途径 毒性效应 健康风险 防控措施 
LncRNA HOTAIR在微囊藻毒素-LR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初探
《应用预防医学》2024年第6期407-414,共8页赵娜 农清清 何俊权 聂李云 黄语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60582;82360635)。
目的初步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转录反义基因间RNA(HOTAIR)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致肝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0 nmol/L MCLR连续传代染毒WRL68细胞至25代,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鉴定细胞的恶性程度。收...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转录反义基因间RNA(HOTAIR) 微囊藻毒素-LR(MCLR)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DKN1A) miR-17-5p 细胞恶性转化 
太湖北部湖区微囊藻生命周期和演替规律研究
《环境监控与预警》2024年第6期29-35,共7页朱冰川 李国央 杨喆 宋挺 徐源 周文丽 华圣明 拓明香 孙蓓丽 张军毅 
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项目(2118);江苏省生态环境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2022012)。
蓝藻水华暴发会使水质迅速恶化,并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饮用水安全。因此,对于蓝藻水华进行准确、快速、有效的监测预警至关重要。以太湖北部典型蓝藻水华发生区为研究区域,利用人工智能藻类自动识别技术分析了2020年3—10月共计50...
关键词:蓝藻水华 微囊藻 细胞形态 繁殖演替 监测预警 太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