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阻却

作品数:147被引量:618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赞宁沈琪张明楷姜涛胡胜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一般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中立参与行为的处罚范围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4年第4期40-52,共13页黎森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据法益的刑法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BFX074)的阶段性成果。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可能通过人工智能程序唆使、援助使用者实施犯罪,有必要探讨其处罚范围。一般而言,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行为至多对使用者的犯罪承担共犯责任,注意义务违反这一过失犯的要素并不适用于共犯成立与否的判断;...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中立参与行为 中立共犯 利益衡量 违法阻却事由 
人肉搜索已公开个人信息刑法的教义学分析
《新闻界》2024年第10期64-75,共12页江海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爬取非个人数据的刑法规制体系化研究”(24YJC820018)。
由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将“已公开个人信息”设定为一项个人信息合法处理事由,一般情况下,人肉搜索已公开个人信息并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但当人肉搜索已公开的个人信息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已公开个人信息”合法处理事由...
关键词:人肉搜索 已公开个人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保护法 违法阻却事由 
同时履行抗辩权阻却刑事不法的逻辑梳理与制度调适被引量:1
《法学论坛》2024年第5期150-160,共11页朱奇伟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课题“经济刑法中违法阻却事由及其运用规则研究”(2021EFX005)的阶段性成果。
执行程序并不解决实体问题,因此同时履行抗辩权作为实体权利,并不天然阻却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成立。但不承认同时履行抗辩权可以影响刑事不法认定的立场,过于强调公法和私法的区分,以及程序性规定和实体性规定的区分,忽视了在现代...
关键词:同时履行抗辩权 刑事不法 违法阻却事由 利益衡量 
义务冲突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及本土化展开
《法治现代化研究》2024年第5期136-148,共13页申屠晓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面向轻罪治理的刑事制裁体系重构问题研究”(23BFX131)的阶段性成果
义务冲突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本质上是对义务冲突何以排除犯罪的回答。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将义务冲突认定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但这一属性并没有赋予义务冲突具有实质意义的体系位置。阶层理论中的义务冲突体系定位基于不同的理...
关键词:义务冲突 体系定位 违法阻却 出罪根据 
医疗保密义务的例外情形研究
《医学与法学》2024年第5期21-29,共9页申伟 黄李睿怡 
2024年度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上下游关联案件研究”(项目编号:GSJC2024-13-04);2023年度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检察工作现代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GSJC2023-01-02)的阶段性成果。
在医患关系中,对于患者的健康信息,医疗人员以保密为原则、披露为例外,且披露必须满足特定条件,方能排除其披露行为的违法性;在现行法框架下,其处理患者医疗健康信息时,既需要满足《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有关敏感个人信息处理的一般条件,...
关键词:医疗健康信息 敏感个人信息 医疗保密义务之例外 违法阻却事由 
公共法益与个人法益混同立法例下的刑法解释被引量:8
《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4期1-18,共18页张明楷 
区分公共法益与个人法益,对于妥当确定刑法的保护范围、正确解释犯罪的构成要件、合理判断违法阻却事由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分则存在没有合理区分公共法益与个人法益的现象,如将侵犯个人法益的行为规定为对公共法益的犯罪,或者相反...
关键词:公共法益 个人法益 构成要件 刑法解释 违法阻却事由 
论我国刑法中的“保全型”自救行为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21-129,共9页罗雨荔 
我国刑法中有保留“保全型”自救行为的余地,但不应直接照搬德国模式的理论建构。如果权利人保全手段涉及伤害、拘禁等限制、拘束义务人人身的罪名,并不需要也并不能够适用“保全型”自救行为;若相应手段涉及的是故意毁坏财物罪,当该行...
关键词:自救行为 违法阻却 私力救济 权利行使 法秩序统一性 
教师惩戒行为过罪化的阶层性限缩
《人权》2024年第3期63-85,共23页童云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预防性犯罪化立法冲击下刑法教义学的应对与发展研究”(22AFX008);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数字时代个人信息权益的全生命周期刑法保护研究”(2023EFX010)成果。
教育权利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权利内容之一的教师惩戒权,由设计图景转为实践现实需要刑法发挥保障作用,教育法治建设刑法不能缺席。然而,教师惩戒行为在实践中存在过罪化现象,容易形成扩大处罚、伤及无辜等问题,更会招致...
关键词:教师惩戒行为 过罪化 阶层性犯罪论 违法阻却事由 
合理处理已公开信息作为违法阻却事由的规则建构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王亚旗 
合理处理属于未经授权擅自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行为的违法阻却事由。合理处理信息主体自行公开信息的正当化根据为基于法益性阙如原理的被害人默示同意。合理处理法定公开信息的正当化根据为基于法益衡量原理的正当业务行为。对于自愿公...
关键词:已公开个人信息 合理处理 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化根据 
论违法阻却事由之被害人承诺和危险接受
《争议解决》2023年第6期2624-2631,共8页陈文佳 
在学术史上,对被害人承诺和危险接受相关前沿问题的关注来源于刑事司法实践。尤其是在社会法律利益领域,即使被害人愿意承担风险,归根结底也应归责于行为人。事实上,被害人的承诺和接受危险本身都是被害人自我决定的体现,他们在对行为...
关键词:被害人承诺 刑事司法实践 心理态度 行为动机 归责 危险接受 个人利益 行为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