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论政

作品数:160被引量:15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洪梅王永亮张丽萍来丰林洁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公报》报人的抗战足迹
《春秋》2024年第6期33-37,共5页王凯 
在中国报业史上,《大公报》在见证、记录着中国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在推动历史的发展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26年6月,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接手了英敛之在天津创办的《大公报》,成立了新记大公报公司,开辟了中国报业史上“文人论政”的...
关键词:办报方针 报业史 《大公报》 大公报 胡政之 文人论政 英敛之 张季鸾 
文人论政视角下梁启超报刊编辑思想研究
《出版参考》2024年第11期61-64,共4页刘晨芳 
“文人论政”是我国近现代报刊实践的显著特征。梁启超作为文人论政之代表,对后来者的报刊编辑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作为士大夫和现代知识分子的梁启超的报刊编辑思想及实践出发,认为作为政治家和报人的梁启超承袭了古代士大夫阶...
关键词:梁启超 文人论政 知识分子 新闻与政治 
探赜张季鸾“文人论政”职业精神的缘起、发育与建构
《声屏世界》2024年第17期89-91,共3页滕文莉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报人新闻精神的建构与重塑研究”(项目编号:2022M037)的阶段性成果。
“文人论政”的职业精神是张季鸾身上的鲜明印记,这种精神有着产生和发育的必然根源,也有通过新闻认知和实践逐渐建构的过程。张季鸾的职业精神的缘起主要基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熏染以及他寻求“报恩”的内在动力,而职业精神的发育则主要...
关键词:张季鸾 文人论政 职业精神 发育 建构 
重构“言论”合法性:民国初年报刊与政治关系考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24-134,共11页周叶飞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21BXW004)。
进入民国以后,对共和政治的厌倦和挫败感弥漫于言论界。对于民国共和的失望,恰恰表明共和依然在读书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以何种方式重塑、再造共和,构成了时人的问题意识。再造共和不仅仅指涉一种政治实践,就报刊...
关键词:文人论政 共和 言论 合法性 
报人梁启超对当代新闻评论的影响
《中国报业》2024年第2期174-175,共2页卢柯含 
宁夏大学2021年“双一流”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推进计划《新闻评论研究》”阶段性成果。
新闻评论是媒体树立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基础。梁启超的办报经验和新闻评论思想,对于当代新闻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对梁启超的《时务报》进行分析,探析了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对于现代新闻评论的启示和影响。
关键词:新闻评论 文人论政 梁启超 《时务报》 
1930年代《大公报》对国民党法西斯化的认知与引导被引量:1
《近代中国》2023年第1期74-97,共24页张文涛 
一、引言民国时期,《大公报》以文人论政引领社会舆论,对国民党政权有系统观察,与国民党的关系也耐人寻味。数十年来学界对《大公报》包括其与国民党关系做了大量研究,①但仍有开拓空间。如何看待法西斯主义对国民党的影响就是一重要切...
关键词:《大公报》 法西斯主义 国民党政权 三大政治思潮 文人论政 法西斯化 世界格局变动 引领社会 
报纸言论场的初兴:晚清杨月楼案中的《申报》被引量:4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年第7期108-125,128,共19页詹佳如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全球史视野下的早期《申报》研究”(项目编号:2020BXW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申报》报道杨月楼案的方式几经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推动了事件的进展。《申报》的行动本身影响了杨月楼案如今所呈现的面貌。《申报》以崭新的方式组织和呈现社会对杨月楼案的意见和言论,近代报纸介入社会言论场,使得社会言论场以一种...
关键词:印刷 杨月楼案 《申报》 言论场 文人论政 
传教士报刊活动对近代中国新闻知识的接引被引量:1
《青年记者》2023年第8期122-124,共3页周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前范式时代中国新闻现代性起源研究”(编号:18YJC860055)阶段性成果。
传教士报刊活动对中国本土新闻知识的孕育起到接引作用。中西文化在鸦片战争前后的第二次大规模接触,实际暗含着中华文化观与欧洲神话观的交锋,西方新闻纸作为“交锋”的工具,为读书人增添了许多异域“新知”。同光时期的《万国公报》...
关键词:文人论政 传教士报刊 新闻知识 《万国公报》 
清末民初报刊影响力新论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23年第4期84-90,共7页常庆 周昌 
早期报刊在传统中国的统治者眼中一直是搅局者的角色,新闻史上“报案”“报禁”不断,这一现象到清末民初开始改观。报刊如何建构自身的影响力,这是本文尝试着回答的核心问题。“文人论政”是后代学人从报界先驱身上提炼出来的特质,有其...
关键词:报刊影响力 清末民初 文人论政 
解构与新生:中国近代报刊对儒家文化的形塑被引量:1
《中国报业》2023年第6期80-81,共2页杨瑜润 
中国近代报刊源自西学东渐之风,在几十年发展间有了鲜明的本土特征。传统儒家文化遭受近代报刊的冲击,其正统权力被挑战,相关儒学体制逐步解构。然而“制度化儒家”的衰落不等于儒家文化的分崩离析,近代报刊的民族主义立场以及“文人论...
关键词:近代报刊 儒家 民族主义 文人论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