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敛之

作品数:139被引量:9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周萍萍施欣侯杰陈雨璇张勇丽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指令性研究课题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公报》报人的抗战足迹
《春秋》2024年第6期33-37,共5页王凯 
在中国报业史上,《大公报》在见证、记录着中国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在推动历史的发展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26年6月,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接手了英敛之在天津创办的《大公报》,成立了新记大公报公司,开辟了中国报业史上“文人论政”的...
关键词:办报方针 报业史 《大公报》 大公报 胡政之 文人论政 英敛之 张季鸾 
《七克》与晚明中西文明互鉴
《读书》2023年第12期65-68,共4页魏京翔 
英敛之先生曾在《万松野人言善录》中说:“野人用心细想生平所见的各书,以修德改过当作性命交关的,莫过于《七克》一种。”《七克》“痛言七罪之丑恶,复盛陈七德之美好”,于劝善修德方面见解颇为深刻,于克罪改过等实践方面论述颇为详细...
关键词:英敛之 修德 道德修养 改过 野人 《七克》 文明互鉴 
“得道者多助”:作为《大公报》舆论传播基础的英敛之社会交往关系
《传媒论坛》2022年第19期45-47,共3页邹婕 
清末民初的报刊舆论多建构在“报人与报人之间的关系”“报人与报刊之间的关系”和“报刊与社会的关系”三个层面上,而报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报刊创刊及传播的基础。《大公报》的成功创刊得益于英敛之作为天主教徒、保皇派和新闻人等多...
关键词:英敛之 社交关系 《大公报》 汪康年 严复 
百年见证《大公报》
《天津支部生活》2022年第18期32-33,共2页李俐 
《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由著名报人英敛之在京师门户、北洋重镇天津创刊,目前仍在香港刊行,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仍在发行的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纸。百余年来,《大公报》始终秉承“忘已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见...
关键词:中国新闻史 办报宗旨 中文报纸 《大公报》 方汉奇 英敛之 学界泰斗 百科全书 
清末租界报人“独立办报”意识的觉醒与实践——基于英敛之时期《大公报》的考察
《传媒观察》2022年第6期98-104,共7页张勇丽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革命与战争语境下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演变研究(1921-1935)”(19CXW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公报》初创时期,为规避清政府对国人自办报刊的迫害,英敛之接受了来自法国在华天主教会、法国领事馆等法国在华势力的多方“助力”,但随着办报的深入,他所坚持的“报刊救国”理想与法人意欲培植《大公报》为在华利益代言人的企图产...
关键词:《大公报》 英敛之 租界华报 独立办报 
文化使者英若诚
《同舟共进》2022年第4期23-26,共4页张耀杰 
英若诚与北京人艺英若诚(1929—2003),满族正红旗,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他的爷爷英敛之是天津《大公报》和北京辅仁大学的主要创办人。他的父亲英千里,是民国时代著名的教授学者。1942年,英若诚从北京辅...
关键词:创办人 英若诚 北京人艺 民国时代 北京辅仁大学 英敛之 文化使者 话剧导演 
相声的破茧重生
《半月选读》2022年第3期75-76,共2页钱果果 
在宋代,相声叫作“象生”,原是一种模拟声音的口技。1908年英敛之的《也是集续编》一书出版,书里面把“象生”改称“相声”,自此就用“相声”这个名称了。
关键词:英敛之 相声 象生 模拟声音 
立足本土 会通中西——英敛之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基督宗教研究》2021年第2期342-358,共17页周萍萍 
同济大学“欧洲研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欧洲思想文化与中欧文明交流互鉴”子项目资助课题
面对清末民初国家衰败的种种状况,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的英敛之希望以知识分子兼天主教徒的身份拯济天下、献身社会。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他先后参与并创办了静宜女学、辅仁社和辅仁大学。“立足本土、会通中西”这一办学宗旨使辅仁大...
关键词:英敛之 教育 辅仁大学 
晚清报刊与公共领域的建构——以英敛之时期《大公报》为例
《视听》2021年第4期139-140,共2页彭羽妍 张帆 
清末,中国外临资本主义势力,内有腐朽吏治,民族危机深重。同时,报纸的普及程度低,清政府以及政治家、资本家,都会干涉报刊的经营,大部分报刊的公共领域只能代表少数人的舆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公报》不惧权威,针砭时弊、表达民...
关键词:大公报 英敛之 晚清报刊 公共领域 
陈垣与英敛之的交往述略被引量:1
《世界宗教研究》2020年第4期163-169,共7页周萍萍 
同济大学“欧洲研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欧洲思想文化与中欧文明交流互鉴”子项目资助课题。
陈垣与英敛之因机缘得以相识后,相知相交近十年。1917年,陈垣在英敛之的鼓励与帮助下,发表了第一篇史学学术论文《元也里可温考》,奠定了在学术界的地位。之后,他们开始收集整理并校勘出版了一批明清时期天主教著述。陈垣与英敛之不仅...
关键词:天主教 《元也里可温考》 辅仁大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