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政之

作品数:128被引量:10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咏梅陈志强张湛苹俞凡郭恩强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公报》报人的抗战足迹
《春秋》2024年第6期33-37,共5页王凯 
在中国报业史上,《大公报》在见证、记录着中国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在推动历史的发展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26年6月,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接手了英敛之在天津创办的《大公报》,成立了新记大公报公司,开辟了中国报业史上“文人论政”的...
关键词:办报方针 报业史 《大公报》 大公报 胡政之 文人论政 英敛之 张季鸾 
从“文人典兵”到“王逆揖唐”——胡政之主持的报刊对皖系政客王揖唐报道态度的变化被引量:1
《新闻爱好者》2023年第12期69-72,共4页王咏梅 于典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抗战时期美国外交档案(中共群体形象)解析研究”(项目编号:22BDJ052)。
王揖唐曾是胡政之的上司,又引介他进入《大公报》,还为其远赴欧洲采访提供资金。胡政之在主持王郅隆时期《大公报》时,该报对王揖唐的报道明显有所偏向,反映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前胡政之经营的新记《大公报》中。全面抗战来临,王揖唐做了汉...
关键词:胡政之 王揖唐 《大公报》 
胡政之:“并世无两”,报业巨擘
《同舟共进》2023年第7期56-59,共4页易飞 
1919元年6月28日,巴黎凡尔赛宫,《凡尔赛和约》签约仪式现场,中国代表团的位置空无一人。现场唯一的中国记者、天津《大公报》总编辑胡政之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写下了通讯《1919年6月28日与中国》。巴黎和会期间,胡政之向国内发回专...
关键词:胡政之 新闻报道 历史性时刻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宫 巴黎和会 报业 民族意识 
胡政之与《大公报》
《各界》2023年第6期92-96,共5页冯晓蔚 
采访国际新闻的先驱,清朝末年有一个到国外留学的热潮,去日本留学的人最多。1906年,当时只有17岁的胡政之就自费到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911年回国,当过翻译、律师、法官、编辑、教员等,时间都不长。1915年王揖唐任吉林巡按使(即省长),胡...
关键词:国外留学 胡政之 《大公报》 东京帝国大学 日本留学 清朝末年 
“报业巨子”张季鸾
《百年潮》2022年第12期75-83,共9页周利成 
1941年9月6日,《大公报》主笔、报界宗师张季鸾在重庆病逝,重庆、陕西、天津、广西等地新闻界相继举行公祭,毛泽东、周恩来分致唁电,蒋介石亲往吊唁。此后数年中,香港、桂林、重庆、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申报》《新闻报》《东方日...
关键词:《中央日报》 《新闻报》 《申报》 《大公报》 胡政之 张季鸾 王芸生 于右任 
胡政之离开《新社会报》的原因辨析
《新闻春秋》2022年第6期57-63,共7页王咏梅 刘林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胡政之人脉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BXW095)。
谈及离开《新社会报》的原因时,胡政之说是“感于北京办报之易受压迫,又鉴于少泉支持报馆之艰苦”,而徐铸成说胡政之是由于不赞成林白水不择手段地勒索而离开了报社,这两种解释是否可靠?通过辨析,本文提出:胡政之给出的理由是真实的,徐...
关键词:胡政之 新社会报 林白水 
暗语新闻
《读者》2022年第22期51-51,共1页蓬山 
从古代书信,到近代电报、电话,为了保密,往往会约定一些暗语。新闻业亦如此。有时环境控制严密,传送独家新闻亦需动一番脑筋。一九二六年《大公报》复刊不久,国民党北伐开始,胡政之与前方记者约定相关暗语秘本,以纱布代指北伐军,以粮食...
关键词:独家新闻 《大公报》 新闻业 胡政之 孙传芳 暗语 前方记者 
新记《大公报》的人才策略刍议被引量:2
《青年记者》2022年第19期107-108,共2页陈庆松 
新记《大公报》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与其出色的人才管理机制密切相关。具体讲,在选人方面做到了慧眼识才、礼贤下士;在用人方面,做到了用人不疑、人尽其才;在待人方面,做到了尽心负责、真诚守信。这三个人才管理的关键...
关键词:新闻人才 新记《大公报》 胡政之 范长江 
巴黎和会上的独家专电
《风流一代》2022年第26期60-61,共2页高善罡 
1919年1月18日召开的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国人对这次会议最关心的,莫过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能否收回战败国德国大战前在山东的特权,不能让日本要求接管山东特权的企图得。当时,各国记者云集巴黎,美、英...
关键词:胡政之 巴黎和会 新闻记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 天津《大公报》 独家 采访 特权 
真实·国际·民生--民初新闻职业化语境中《新社会报》的新闻实践
《出版发行研究》2022年第6期104-111,共8页王咏梅 刘林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胡政之人脉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BXW095)研究成果。
1921年,民国著名报人林白水、胡政之携手创办《新社会报》。在中国新闻事业出现转型、呈现职业化发展态势的民国初年,这份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小报创办初期日销5000份,“与《晨报》《京报》《益世报》《顺天》四报并论”,很有代表性。因为...
关键词:胡政之 《新社会报》 林白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