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变异

作品数:23被引量:4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曹顺庆杨经华汪正龙李天道李丹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杜甫研究学刊》《南方文坛》《外语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图像时代的文学变异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1期98-99,共2页汪正龙 
海德格尔曾经把图像化视为现代性的标志之一。斯洛文尼亚美学家艾尔雅维茨所说的“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生态,构建了新型的文学与图像关系。首先,视觉转向与图像转向改变了先前纸质文学的存在形态。
关键词:中国新时期文学 视觉转向 图像转向 图像时代 斯洛文尼亚 图像化 存在形态 
文学变异研究的新创获——评陈希《西方象征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比较文学》2019年第4期189-192,共4页曹顺庆 
陈希教授沉潜多年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力作《西方象征主义的中国化》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他邮来新书,约请我写一篇评论。雅意难却,欣然应允。这里主要叙写和分享一些阅读陈希大作的感触和体会,同时就文学变异研究问题,谈点...
关键词:比较文学研究 文学变异 西方象征主义 欣然应允 中国现代文学 新创获 中国化 沉潜 
图像时代的文学变异——文学与图像关系的演变及其理论思考被引量:3
《学术月刊》2019年第10期132-138,共7页汪正龙 
新中国头三十年纸质文化和播放媒体(广播、收音机)占据主导地位。报纸、图书、广播是读者阅读或信息获取的主渠道。新时期以来,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以及电影的产业化改革,我国进入了图像时代。图像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新的文学类型...
关键词:图像 文学 文图关系 独立叙事 
诗学征用与文学变异:美国汉学家华兹生英译苏轼诗词研究被引量:5
《外语学刊》2019年第4期120-126,共7页林嘉新 陈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招标项目“华兹生汉籍译介模式与影响研究”(CTS20180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创新研究项目“比较诗学视域下华兹生汉语古籍译介模式与影响研究”(2018QNCX13);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华兹生英译汉诗的世界文学性问题研究”(2017GD0003B)的阶段性成果
华兹生对苏轼诗词的译介是汉诗西传史上的重要个案,其代表性成果《宋代诗人苏东坡诗选》是现今最具接受性、流传性与影响力的英译苏诗选集之一。本文通过考察华兹生学术交往与翻译活动的轨迹,并联系美国当时“逆向文化”运动的文学思潮...
关键词:苏轼 华兹生 文学译介 诗学征用 文学变异 
比较文学变异剖析——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在中国的变异被引量: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5-12,共8页曹顺庆 吕雪瑞 
比较文学变异学(Variation Stud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是指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文学现象在影响交流中呈现出的变异状态的研究,探究比较文学变异的规律。为什么要研究比较文学变异学,其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弥补西方比较文学学...
关键词:比较文学变异学 跨文明 伍尔夫 一间自己的房间 
文学变异的时间维度及其社会基础——以悟达国师转生故事为例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年第1期258-268,共11页国威 
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变异不仅发生在异质文明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也体现于同一文化的不同时期。本文以唐代高僧悟达国师的传记为个案,首先梳理文献承袭的谱系,其次探讨文本重构与情节变异的关系,最后考察佛教轮回说在中国文化语...
关键词:变异 时间 社会 悟达国师 文本 
《保尔与薇吉妮》在中国的变异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100-107,共8页冯欣 曹顺庆 
中国博士后基金"汉语世界<法国文学史>书写的比较研究"【项目批号:2015M581231】的阶段性成果
贝纳丹·德·圣-皮埃尔的《保尔与薇吉妮》(Paul et Virginie)是法国18世纪末极为轰动的一部畅销小说,得到了诸如文学史家朗松、"比较文学之父"维尔曼等人的赞誉;巴尔扎克、福楼拜、梅里美、莫泊桑、都德等著名作家也都曾在自己的作品...
关键词:贝纳丹·德·圣-皮埃尔 《保尔与薇吉妮》 林纾 《离恨天》 文学变异 
《在细雨中呼喊》:世界文学语境下的文学变异与异域接受被引量:1
《海外英语》2015年第19期6-9,共4页谢辉 
广东财经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Z9994201);广东财经大学横向课题项目(5107391104)
该文分析了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在英美读者接受中遇冷的三方面原因,表明小说的双向旅行导致民族文学的趋同性变异,从而影响着域外读者的陌生化阅读体验,最后指出中国当代作家对目标读者进行重新定位的必要性。
关键词:《在细雨中呼喊》 世界文学 文学变异 异域接受 
悬念的“变形记”——从《寻枪》看镜头训导下的文学变异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84-88,共5页张翼飞 
当前,在视觉文化语境下,文学的影视改编日渐升温,文学在"可视化"的道路上已经渐行渐远。然而,这种文学改编背后的问题也日益引发学界关注。立足于当代导演陆川出道时的一次轰动性事件,即对凡一平小说《寻枪记》的改编,通过进行细读式分...
关键词:视觉文化 镜头语言 文学改编 悬念 
从艺术品的当代变异之泛文学化谈起
《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77-79,共3页邢惠琴 
消费时代的出现,艺术品的当代变异则会越演越烈,它有以下三种突出表现:泛艺术化、反艺术化以及装饰化。鉴于此,主要从艺术品的当代变异之泛文学化谈起,而对于以上新的文学现象,如何去认识这种变异,在于揭示商品生活中种种泛文学化现象...
关键词:泛文学化 消费文学 审美感性 文学变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