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启章

作品数:61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罗鹏赵皙王德威凌逾张炜婷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杜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化产业》《书城》《文学教育》《江科学术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天工开物·栩栩如真》论董启章音乐性叙事策略
《艺术科技》2024年第17期21-24,共4页王艺霖 
目的: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香港作者董启章曾自言其写作受多种风格音乐作品的影响,这些音乐的创作方法影响了其小说叙述形式的建构,成为增强文字表现力的有机成分。文章分析小说《天工开物·栩栩如真》中音乐性叙事的典型表现,旨在...
关键词:董启章 叙事策略 音乐性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 
粤港澳大湾区科幻文学新路径——以董启章、陈楸帆、王十月为中心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4年第2期95-101,共7页张宇 
“香港当代报章文艺副刊整理与研究(1949—2022)”(项目号:22&ZD276);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网络智能时代中国文艺与科技融媒介传播研究”(项目号:21AZW021)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中国科幻热潮的兴起,粤港澳大湾区科幻文学表现出不俗的实力,董启章、陈楸帆、王十月的科幻小说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们以小说想象“近未来”的现实,表现出“科幻现实主义”特质,在主体之维、性别之维、时空之维发力,或构想后人类...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科幻小说 跨界 
论董启章“自然史三部曲”的物叙事
《华文文学》2023年第5期23-30,共8页高心悦 
董启章的“自然史三部曲”构筑出一个关涉当代社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小说世界。三部长篇作品在内容上相互指涉,隐然相关,总体呈现出复杂而深刻的面貌。在小说叙事策略层面,物发挥了推进情节、映射文化的功能,同时为“元小说”的构成提...
关键词:董启章 “自然史三部曲” 物叙事 
看不见的地方如何呈现“俗”与“变”--论《流俗地》对地方感的营构
《台港文学选刊》2022年第6期139-146,共8页朱云霞 
继第一部长篇《告别的年代》(2010)引发从叙事形式到文本内涵的诸多讨论之后,黎紫书沉积十载,于《山花》杂志发表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流俗地》(2020),后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21)。董启章说:“《流俗地》没有《告别的年代》那种立...
关键词:文本内涵 叙事形式 董启章 黎紫书 《告别的年代》 营构 故事 流俗 
父子·身心·人机--论董启章《命子》思考人类理性的三个维度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8期139-141,共3页朱小倩 
《命子》一书是董启章对“物种起源”问题的延伸,聚焦于“人的创造”。通过写实、虚构、再虚构的书写策略,借助父子关系的形而上属性,融合了成长主题、笛卡尔学说、科幻元素、后现代理论、音乐和文学史的漫谈以及对文学批判现状和自身...
关键词:董启章 《命子》 理性主义 
陪儿子读书是我人生中最沮丧的经验之一
《发现》2022年第2期57-60,共4页董启章 
“很少有父母会希望子女是平庸的……我自然也不能免俗,会竭尽所能发掘儿子的天赋。”中国香港作家董启章在其新书《命子》中坦承。他像大部分焦虑与内卷的父母一样,“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为子女的未来做到最好”。董启章的儿子名“果”,...
关键词:中国香港 董启章 兴趣缺乏 游泳 焦虑 
董启章“V城系列”小说的时空观
《江科学术研究》2021年第1期85-89,共5页王诺贤 
董启章的“V城系列”是对香港的再现与思考,“V城系列”建构了虚构的城市“V城”,即是香港城市演化的标记,所展现的时空观去掉了时间与空间的线性与固定,反而成为可循环、可变形、可想象的共时、循环的时空系统。在这个包容的时空系统中...
关键词:城市 时间 空间 过去 未来 
作为鲁迅之后一百年的小说小读者——刘剑梅《小说的越界》序
《书屋》2020年第6期87-89,共3页骆以军 
我初次读到刘剑梅这几篇文章,那个内心深沉的感动,有一种音叉共振的快乐。自己从二十岁出头沉迷"小说"这件事,说来三十多年过去了,如果有朋友问我:"你灵魂底层,最爱的五根手指头,只能选五位你最深爱的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会是哪五位?"我...
关键词:董启章 黄锦树 读书会 沉迷 小说家 鲁迅 俱乐部 
时空交错下的神农——评董启章《少年神农》的叙事手法
《神州》2020年第11期23-23,共1页房小铃 
1994年,董启章凭借《安卓珍尼——一个不存在的物种的进化史》和《少年神农》分别一举摘得第八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小说首奖以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推荐奖以来,“香港最重要的中生代作家”董启章从未间断创作属于...
关键词:少年神农 双线故事 多元化叙述 
情理与名实的“围城”——《少年神农》主题技巧探析
《文化产业》2020年第6期62-63,共2页陆永俊 
通过对神农“多张面孔”的分析,指出《少年神农》中存在的三个神农形象,这三种想象背后实际指向由时间诱发的情理冲突,反映出古今的文化差异。通过对古代与现代两个构成部分的比较,作者安排了两个相似的“探索”地图、深层统一的冲突模...
关键词:《少年神农》 董启章 情与理 名与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