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理论

作品数:73被引量:9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党圣元温潘亚陈思和蒋寅杨洪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微观史学、谱系学与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温潘亚 
文学史作为文学总体进程所构成的历史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进程与演进轨迹,追寻其中的发展动因,考察文学的各种生成机制对文学史的影响,当是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致思方向与基本构成。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其实也是三千年的中国文...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西方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文体论 文学史观 文学史理论 微观史学 逻辑思想 
“重写”百年文学史: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期71-72,共2页贺桂梅 
中国百年文学史的研究实践并不是直线型展开的,而是包含了不同阶段基于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作出的调整,并呈现为文学史理论与研究实践主导性范式的变迁。可以简略地将百年文学史主流范式的演变,概括为以下几个大的阶段和几...
关键词:文学与社会 理论与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 文学史理论 主流范式 直线型 互动关系 主导性 
论勒内·韦勒克的文学史理论研究
《文艺争鸣》2023年第12期118-126,共9页杨富波 邵鸿雁 
从1936年发表《文学史理论》(“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History”)(1)一文开始,文学史问题就成为勒内·韦勒克的学术关切之一。他这方面的论文包括《文学史的六种类型》(“Six Types of Literary History”)((2))、《文学理论、文学...
关键词:文学史理论 勒内·韦勒克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六种类型 LITE 
《袁世硕文集》
《蒲松龄研究》2021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期,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袁世硕先生的《袁世硕文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册,收入《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聊斋志异〉知解散论》《孔尚任年谱》《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文学史理论·交流》五种著述,并在...
关键词:聊斋志异 袁世硕 终身教授 文学史理论 志怪小说 齐鲁书社 蒲松龄 早期抄本 
把“人”放在文学史的中心——钱理群文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3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第1期36-43,共8页季剑青 
数十年来,钱理群先生在文学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上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钱理群先生的文学史研究,从"典型现象"方法入手,努力把握历史中具体的"人"的生命流程,把作为文学活动实践者与参与者的"人"的命运置于文学史...
关键词:钱理群 文学史理论 “人” 
诗史焦虑与地景式的写法
《文艺争鸣》2018年第12期6-17,共12页陈大为 
一、“重写”的焦虑重写文学史是一场关乎文学典律之形塑,以及文学史话语权的争夺战。最早作为重大学术议题来讨论的是美国学界。一九六九年创刊的《新文学史》(New Literary History),以此为重心,陆续刊载了许多重要的论文,成为文学史...
关键词:焦虑 重写文学史 写法 诗史 文学史理论 文学史写作 美国学 新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之成立》
《中国文学年鉴》2018年第1期889-890,共2页陈广宏 潘德宝 徐光明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学史”书写活动逐渐兴起,一百多年来在文学教育、文学研究以及整理文化遗产、铸造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展开“重写文学史”大讨论,人们才比较深入地思考文学史书写...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董乃斌 文学史书写 专著出版 文学史理论 重写文学史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文化遗产 
双重书写与文学史的生成:耶鲁学派的文学史理论
《文化与诗学》2018年第1期81-110,共30页戴登云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耶鲁学派’解构一生成’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6YJA7520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新世纪初以来,文论界有关'文学终结论'的'讨论'主要聚焦于'文学到底会不会终结'这一方面;因而相对地忽略了这一问题的实质。'文学终结论'这一问题的实质是:随着文明史的结构转型和文学的生存形态的变迁,我们到底该拥有一种什么样与之相...
关键词:文学史 线性观念 双重书写 差异错置 
溯源与超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传统反思
《山花》2018年第4期126-142,共17页张大为 
在“元文论”的问题格局当中,来探讨文学的“古典”与“现代”问题,似乎有点对应文学史或者文学史理论的问题领域的意味,但其间的问题性构成方式与展开层面有所不同。从本文的意图上讲,核心问题是在探究文学的“古典”与“现代”传...
关键词:现代性反思 中国文学 “现代性” 传统 文学史理论 “现代” 构成方式 文明价值 
“空间史学”:文学史理论的一次探险——评周维东《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年第2期399-404,共6页吴光芬 
《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以下简称《民国文学》)是周维东继《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战略与延安时期的文学生产》一书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民国文学研究的力作。与前著作一样,新著继续从'空间'角度去思考文学史。不过,如果说前著只是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