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藏罪

作品数:118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洪兵周宁邵敏周光权王桂芳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吉林公安破获针对未成年人的电诈案
《法制与新闻》2023年第24期33-34,共2页刘中全 戎禹 
前不久,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被告人陈某远、刘某、詹某、汪某提起公诉,以窝藏罪对被告人汪某境提起公诉。这伙人因何会面临法律严惩?事情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关键词:提起公诉 窝藏罪 诈骗罪 吉林省吉林市 船营区 未成年人 公安 严惩 
“亲亲相隐”制度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价值研究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3年第31期118-120,共3页冯灵姗 
“亲亲相隐”在中国古代是一项维护家族稳定团结的重要法律制度,但在现代法律中被摈弃。然而,现实生活中,近亲属之间的窝藏包庇行为层出不穷,但若打击面过宽,不符合刑法谦抑性的要求。无论是受中华法系影响的国家、地区,还是欧美许多国...
关键词:“亲亲相隐” 窝藏罪 刑事豁免 
窝藏罪排除亲属犯罪主体之探析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03-108,共6页郭泽慧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构成窝藏罪的犯罪主体没有身份的区分,容易使亲属主体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在窝藏罪中排除亲属犯罪主体,对更好地维护人伦纲常具有重要意义。窝藏罪排除亲属犯罪主体能够顺应人的情感和基本社会伦理,并且当下已具备施...
关键词:窝藏罪 亲属主体 “亲亲相隐”制度 
涉案14亿元“暴富梦”破灭
《检察风云》2022年第12期50-51,共2页常海(文/图) 
“无需投资,收收款转转账,日入千元”——这样的高回报藏着怎样的猫腻?本案12名被告人因犯非法经营罪、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涉案金额高达14亿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至1年6个月不等。初尝甜头“暴富梦”王永强干过货车司机,给一家沙...
关键词:非法经营罪 窝藏罪 货车司机 非法提供 王永强 有期徒刑 维护费用 信用卡信息 
教唆他人窝藏本人是否成立共犯可采有限定的消极说
《人民检察》2022年第11期76-76,共1页张理恒 
实施了前罪的行为人教唆他人实施为本人提供隐蔽处所、财物等窝藏行为以利于逃匿的行为,或者为他人窝藏自己提供实质性帮助的行为,该行为人在构成前罪之外,是否同时构成窝藏罪的狭义共犯(以下简称“共犯”,主要包括教唆犯、帮助犯)?这...
关键词:窝藏罪 帮助犯 共犯 教唆 操作层面 隐蔽处 前罪 行为人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窝藏、包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1〕1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2年第1期18-19,共2页
为依法惩治窝藏、包庇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工作实际,现就办理窝藏、包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帮助其逃匿,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应...
关键词:刑事案件 定罪处罚 窝藏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包庇 犯罪的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窝藏包庇罪构成要件方面的探究被引量:1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1年第28期9-12,共4页孙跃文 
窝藏和包庇均是妨害司法秩序的行为,司法实践中有时候不易区分,甚至两种行为往往相伴出现,因此,首先便要从构成要件上明确各自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区分各自行为特征,以便准确定罪和适用法律。
关键词:窝藏罪 包庇罪 构成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窝藏、包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1〕1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报》2021年第4期42-44,共3页
为依法惩治窝藏、包庇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工作实际,现就办理窝藏、包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帮助其逃匿,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应...
关键词:刑事案件 定罪处罚 窝藏罪 犯罪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包庇 最高人民检察院 通讯工具 
“亲亲相隐”与亲属间窝藏、包庇罪的关系浅析
《法制博览》2019年第20期84-84,共1页贾秋宇 唐文洁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经济法视野下河南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8B124)
'亲亲相隐'作为一项彰显人伦与人性特色的法律制度,为秦汉以降历代立法所肯定,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过巨大作用。刑事诉讼法规定近亲属可以拒绝出庭作证,开始将'亲亲相隐'引入法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亲亲相隐'与亲属间窝藏、包庇罪之间...
关键词:亲亲相隐 窝藏罪 包庇罪 刑事豁免 
论“亲亲相隐”原则的合理性及其借鉴——以窝藏、包庇罪为例
《法制博览》2019年第6期97-98,共2页孙凯利 
"亲亲相隐"作为一项彰显人伦与人性特色的法律制度,为秦汉以来历代立法所肯定,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过巨大作用。近几年来,各界关于刑事立法恢复这一制度的呼声日渐强烈。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规定近亲属可以拒绝出庭作证,开始在法律中引入...
关键词:亲亲相隐 窝藏罪 包庇罪 刑事豁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