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证

作品数:29被引量:11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陈明付青青崔姗姗李小会杨景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中医急症》《河南中医》《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结合蓝青强验案论五苓散证的适应证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第24期92-95,共4页龚妙虹 邓鑫 李启瑾 文彬 庄烁琳 莫丹娥 张津浩 
广西中医药大学B类“桂派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2022B004)。
五苓散为《伤寒论》中的经方之一,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显著。蓝青强教授在经方运用上造诣颇深,笔者通过对《伤寒论》中关于五苓散的条文进行病因病机的归类总结,得出五苓散证的适应证及辨证要点,与蓝青强教授运用五苓散的临床医案相结合...
关键词:五苓散证 《伤寒论》 病机 辨证要点 蓝青强 
张仲景论治消渴之再辨析
《中医学报》2024年第9期1827-1831,共5页江睿 陈明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22-JYB-JBZR-011)。
张仲景认为消渴是渴而多饮,常伴见小便不利的症状,与津液的生成、运行、代谢密切相关,津液生成不足、运行失常、消耗过多、排出过多都可以导致消渴。张仲景以六经为纲,治疗津液输布失常、下焦水停所致的太阳病消渴用五苓散化气利水;治...
关键词:消渴 五苓散证 乌梅丸证 白虎加人参汤证 肾气丸证 张仲景 
从五苓散证探析老年人焦虑性失眠辨治思路
《江苏中医药》2024年第8期6-8,共3页李金生 罗斌 
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4号)。
老年人失眠常伴发焦虑,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目前中医治疗焦虑性失眠的基本原则为宁心安神解郁,然临床运用于老年人时效果不尽如人意。《伤寒论》五苓散证所述“烦躁不得眠”的病机表现与老年人焦虑性失眠及诸多伴随症状具有相似之处。基...
关键词:失眠 焦虑 老年人 《伤寒论》 五苓散 病证结合 
《伤寒论》五苓散证的再辨析被引量:16
《中医药导报》2021年第11期158-161,共4页程锴 杨景锋 陈丽名 李小会 谭颖颖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9-QN04),项目名称:伤寒学与经方辨治疑难病一流学科创新团队项目(2019-QN04)。
历代医家对五苓散证皆有不同程度的诠释,多数医家认同的膀胱气化不利之说有待商榷。首先结合原文与相关注释对具有争议的《伤寒论》五苓散证原文进行分析,认为五苓散证的核心在于水液代谢失调,进而通过对膀胱气化及蓄水理论的辨析,认为...
关键词:五苓散 《伤寒论》 膀胱气化 水液代谢   三焦 
五苓散证的里热病机探讨
《中国中医急症》2021年第4期675-677,共3页陈云坤 李芹 王成虎 
2019年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资助计划(YYZX2019074)。
本文通过对五苓散组方药物药性分析、条文主症解析、类方鉴别并结合临床验案分析,得出五苓散证的病机除有表证未解,小便不利,内有水饮内停外,还存在里热,这对临床辨证论治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五苓散 病机 里热 
《伤寒论》第73条之我见被引量:3
《中医学报》2019年第11期2299-2302,共4页孟庆鸿 曾丽蓉 李明峰 
《伤寒论》第73条强调了鉴别诊断的意义,看似以"渴"与"不渴"的证候来鉴别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证,实则蕴含着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鉴别诊断思维,从病位、证候、方药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疾病。五苓散适用于有具体的脱水史,可明确诊断病位在...
关键词:《伤寒论》第73条 五苓散证 茯苓甘草汤证 方证鉴别 
论《伤寒论》之渴(下)被引量:4
《河南中医》2019年第10期1459-1462,共4页王明炯 王文华 余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04197)
厥阴病之渴乃胃热所致,此热乃虚热,"消渴"和"吐蛔"实非厥阴提纲的"必然证",而是"或然证"。小青龙汤证水气停留在"胸膈之间",致"寒水射肺"或"支乘于心",寒水射肺则"欲饮水",支乘于心则"恶水不欲饮",故小青龙汤证有"渴"与"不渴"。文蛤散...
关键词: 厥阴病 小青龙汤证 文蛤散证 五苓散证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陈明对《伤寒论》五苓散证的解读及运用被引量:19
《中医学报》2018年第12期2333-2336,共4页崔姗姗 陈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03367);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B360003)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凡八见,为苓桂剂的代表方剂。本证核心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内停,核心症状为小便不利、口渴;方药配伍特点:茯苓、猪苓、泽泻利水于下,桂枝化水于外,白术防水于中。陈明教授认为,五苓散证水蓄于内,往往影响全身,...
关键词:《伤寒论》 五苓散证 五苓散 风水 消渴 干燥症 水痞 汗出异常 脑积水 
关于五苓散证与脱水之间关系的探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年第11期1997-2000,共4页孙雪彬 陈家旭 宋美芳 彭晨习 闫秋莹 张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81473597)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海马-杏仁核神经活性甾体变化及逍遥散的作用机理;负责人:陈家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项目(81630104):基于证候病机的逍遥散-肝郁脾虚证方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负责人:陈家旭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张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千古名方,随着人们对五苓散更加深入的理解,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在《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涉及到五苓散的条文一共11条,将这些条文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将五苓散证...
关键词:五苓散 脱水 五苓散证 
基于肾气丸证探讨五苓散证之“小便不利”被引量:4
《中医学报》2018年第6期1033-1035,共3页何军 
肾气丸证候中既有"小便不畅",又有"小便反多",其皆因肾气虚而导致。肾气虚,气化不行,津液不布,溺门不开,而为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之证;肾气亏损,命门火衰,不能摄水和制约偏渗之津液,故有小便反多这一相反的临床表现。由于足少阴肾与足太...
关键词:肾气丸证 五苓散证 小便不利 小便难出 小便频数 中医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