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唯心主义

作品数:25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何祚庥桂起权樊玉红万长松吕希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武汉大学东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府新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辩证法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列宁的物理学唯心主义批判思想研究——以《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为中心的考察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12期151-153,共3页于高洋 
19世纪末开始,西欧各国一些物理学家发现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将很可能动摇以往经典物理学建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这促使自然科学取得了一次重要进展。但由于对辩证法缺乏正确的理解,他们未能走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也并未将辩证唯物主...
关键词:列宁 现代物理学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论“批判学派”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及其意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66-77,共12页李彤宇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哲学史研究"子课题"中国科学哲学史研究"(12&ZD1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3M541021)
列宁在《唯批》中,从哲学的两条基本路线出发划分物理学危机与革命中的两个派别,明确提出"‘物理学唯心主义"的概念,把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哲学思想的共性归之于"哲学唯心主义",并正式命名为"‘物理学’唯心主义学...
关键词:八十年代 物理学唯心主义 批判学派 思想解放 
张东荪哲学思想研究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1998年第4期21-26,18,共7页吕希晨 
张东荪是中国现代新康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对在中国介绍和传播康德及其后学的哲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力图以认识论为核心构筑具有中国现代特点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理论尝试。本文仅就张东荪哲学思想的渊源、特点...
关键词:张东荪 物理学唯心主义 中国现代 多元认识论 新康德主义 架构 唯物辩证法 哲学思想 思想体系 宇宙观 
高中哲学常识能力训练
《考试(新英语)》1997年第11期40-43,共4页赵如云 
关键词:从实际出发 唯物主义 物理学唯心主义 变化发展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矛盾特殊性 共同理想 矛盾普遍性 物质文明 
再论联盟──对克隆技术的哲学反思
《哈尔滨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52-54,共3页万长松 樊玉红 
关键词:克隆技术 人文学者 科学技术 科学家 工业文明 联盟 哲学 人文文化 物理学唯心主义 马克思 
也谈列宁的物质定义──与贺祥林、吴晓东同志商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41-44,共4页周久义 
关键词:物质定义 物质概念 列宁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人的意识 认识论 辩证逻辑 辩证唯物 本质属性 物理学唯心主义 
论实现哲学与自然科学联盟的一个重要前提
《理论探索》1993年第2期28-30,共3页杨树桢 
当前,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实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盟。这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经济发展战略首位这一重大决策的关键之一,是进一步实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联盟的基础,也是当代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经济发展战略 十年 物理学领域 物理实在 现代科学 逻辑联系 物理学唯心主义 卷第 奥斯特瓦尔德 强子 
对“现代物理学与认识的主体论讨论”的补充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118-122,113,共6页何祚庥 
本刊1990年第2期发表何祚庥《现代物理学能为"认识的主体论"提供科学基础吗》一文之后,在本刊1990年第5期,第6期和1991年第1期、第2期上陆续刊登了文兴吾、古祖雪、柳树滋和何祚麻等四篇争鸣文章,这里再摘登三篇,以使读者了解这一讨论...
关键词:物理学家 现代物理学 主体论 物理学唯心主义 唯心论 量子力学 客观实在 述评 哲学分析 哲学基本问题 
客观性和可知性的辩证统一——哲学物质范畴内涵刍议被引量: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5期11-16,共6页王明汉 
本文认为,列宁物质定义的内涵是融客观性和可知性于一体的,它以范畴的形式凝结着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因而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基石的地位。而列宁关于“物质的唯一特性”的观点则是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唯心主义的错误说的,指的...
关键词:意识 世界观 客观性 物质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 研究对象 可知性 外部世界 关系问题 物理学唯心主义 
论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天府新论》1991年第5X期30-31,共2页叶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开放的理论思维,它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层次:一方面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同时又从当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中,不断吸取新的营养,获得新的信息,接受新的观点,以推动自身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认识论 深化和发展 人体科学 科学实践 科学部门 物理学唯心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 科学内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