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刊物

作品数:33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惠柱李江单永军姚金成范宁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戏剧学院四川省戏剧家协会湖北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老同志之友(上半月)》《戏剧艺术》《文化艺术研究》《寻根》更多>>
相关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喜爱《剧作家》
《剧作家》2024年第5期49-50,共2页李景宽 
一晃,《剧作家》今年45周年了。当年创刊时,正是1979年,我正在黑龙江省艺术学校首届大专编剧班上学。创刊号发行时我便得到了一本,当时叫《黑龙江戏剧》。我用几天时间从头看到尾,对我省唯一的戏剧刊物爱不释手。它以发表话剧、戏曲为主...
关键词:戏剧理论 剧本分析 辅导材料 戏剧创作 戏剧刊物 大专 齐齐哈尔市 黑龙江戏剧 
剧艺之塔 剧人之家 厚德载物 风月无边——恭贺《当代戏剧》创刊六十年
《当代戏剧》2018年第6期4-5,共2页齐致翔 
星转斗移,人世沧桑。一甲子使人由童稚走向老纳甚至垂髫。对一个国家、一番事业,则会走向成熟、乃至巨变。对一本刊物,一本戏剧刊物,则不仅会走向成熟,变得更加厚重老到,佳懿丰美,名闻遐迩。走过六十年的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
关键词:《当代戏剧》 厚德载物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 创刊 戏剧刊物 戏剧工作者 与时俱进 新时期 
中国戏剧整合趋势再探讨被引量:2
《四川戏剧》2016年第9期4-7,共4页廖全京 
1996年,笔者在内地的戏剧刊物上发表《中国戏剧的整合趋势》一文,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与异域舶来的中国话剧之间,开始出现了整合运动的轨迹。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戏剧形态,可望在这一整合运动轨迹的终端...
关键词:中国戏剧 整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戏剧刊物 中国话剧 中国戏曲 戏剧形态 运动轨迹 
1930年代戏曲批评文体的嬗变——以《剧学月刊》为中心被引量:1
《戏剧文学》2016年第7期131-135,共5页单永军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民国戏剧期刊与戏曲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4D063)系列成果
《剧学月刊》是1930年代最有影响的戏剧刊物之一。从1932年创刊到1936年停刊,共发行了5卷共54期。悔庐(金仲荪)、徐凌霄、陈墨香、刘守鹤、王泊生、邵苟生、程砚秋、焦承志(焦菊隐)等为主要撰稿人。作为20世纪30年代最有影响的戏...
关键词:30年代 批评文体 月刊 嬗变 戏曲 戏剧刊物 理论批评 20世纪 
袁牧之与《戏》
《寻根》2014年第2期123-127,共5页余冰 
袁牧之编辑、上海中外书局发行的《戏》月刊,1933年9月15日创刊。十六开本,五十八页。封面标出:“现中国仅有的纯戏剧刊物。”
关键词:《戏》 袁牧 戏剧刊物 
序《王仲德剧作选》
《剧本》2013年第10期78-78,共1页郭启宏 
河北是戏剧大省。大在剧种多,悦观者众,事实是,大在剧目创作演出的成功。由于天然的地缘关系,早先河北的剧团到北京演出不费难,北京入去河北看戏也很便当。打开地图一看,北京完完全全被这片前清叫做直隶的地方包围着。这至少是一...
关键词:王仲 北京演出 剧作 戏剧会演 剧目创作 地缘关系 戏剧刊物 私人情感 
人生多彩 人各有志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12年第12期1-1,共1页王育生 
我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祖父、父亲、大哥都学理工,当工程师。唯独我“篡改”了家风,学了中文,还成了个戏迷。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戏剧刊物当了编辑,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生活恬淡清贫.波澜不惊。
关键词:人生 知识分子家庭 戏剧刊物 大学毕业 工程师 学理 生活 
抗战时期桂林戏剧社团的演进及其贡献被引量:1
《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114-120,共7页李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桂林抗战艺术史”(批准号:09BA008)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戏剧社团的组织形式及特点,不仅反映了抗战时期戏剧体制和机制的发展特色,而且体现了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史面貌。桂林文化城的戏剧刊物,在传播戏剧理论、总结戏剧艺术实践经验方面,积极地推动过中国抗战戏剧运动。
关键词:抗日战争 桂林文化城 戏剧团体 戏剧刊物 
一个乡村女教师的戏剧情缘
《中国戏剧》2012年第6期76-77,共2页李云 
这,完全出乎我的想象。在太行山的深山区,一个山村小学女教师那里,我见到了中国的老字号戏剧刊物《中国戏剧》。我有一种他乡遇故旧一般的感觉。
关键词:《中国戏剧》 女教师 情缘 乡村 山村小学 戏剧刊物 太行山 老字号 
普通人的审美与经典标准——杭州越剧院几部作品的启示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54-60,共7页孙惠柱 
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
五、六年前在上海大剧院第一次看到杭州越剧院的《梨花情》,很是吃了一惊:这样的好戏,已经热演了十来年,而我这个也算是戏剧圈的人竞从来没有听到过。我还担当一个戏剧刊物的总编,经常审阅研究当代戏剧作品、戏剧现象的论文,直到...
关键词:上海大剧院 戏剧作品 审美规范 杭州 普通人 《梨花情》 标准 戏剧刊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